关于节俭,亳州这些名人曾这样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说起亳州,大家都知道这里是老庄故里、曹魏故乡,是中华药都、华夏酒城,在涡河水的孕育下,这片蕴才积圣的土地上,诞生了众多灿若星辰、震古烁今的名人,大家熟知的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一代圣哲庄子、多才雄主魏武帝曹操、神医华佗、悯农诗人李绅、陈抟老祖等,都让汤都古城亳州熠熠生辉。

(位于亳州高新区的市政公园)

小编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发现这些亳州籍历史文化名人,除了在各自的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之外,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提倡节俭,尊重自然,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以及生活中的奢华。

先从老子说起,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可见,提倡道法自然的老子,将节俭视为其三宝之一,是非常值得现代人借鉴和学习的。

关于老子的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说:“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就连孔圣人都无法完全参透,更何况才疏学浅的小编呢!所以,小编在这里就不敢妄言了,咱们记得老子是个提倡节俭的人,就算有所收获了。

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庄子曾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出自《庄子•外篇•山木》)。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意为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


小编觉得,这句话对提倡节俭,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也很有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朋友们之间的聚餐越来越频繁,有事没事邀三五好友聚一聚,这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友谊不是靠大吃大喝换来的,一句问候、一声关怀,胜得过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仔细想一想,那些大吃大喝的饭局,不仅换不来友谊,还伤害了身体,造成了铺张浪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说完老庄,下面说说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

曹孟德的功与过,自有后人评说,但其倡导节俭的思想,小编在这里得说道说道。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战乱连年。这样的背景下,咱们亳州的老乡曹孟德横空出世,势必要结束这混乱的局面,还天下一个太平。

曹操在诗作《度关山》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意思是奢侈是最大的罪恶,节俭是最大的美德。

曹操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其死后对丧事从简的要求,就是一个佐证。曹操还大兴屯田,于196年开始募民屯田,后又令州郡各置田官,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白骨露于野”的惨淡景象得到缓解。

经常为曹操看病,并告诉老乡曹操:“药,药,药,切开脑”的神医华佗,曾在《中藏经》中说:“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

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对身体有害,这个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遇到饭局时,往往就将健康抛诸脑后了。所以,吃得正好,是节俭,更是健康。

时间来到唐代,说说咱们另一个老乡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小学时期就会背诵的《悯农》诗,是李绅的代表作,让他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也被人称为“悯农诗人”。

李绅在写下这样的诗篇时,还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好青年,对农民的疾苦怀有悲悯之心,至于后来随着官位的提升,一步步走向腐败堕落,这些不值得我们学习,这里暂且不表。

关于健康的生活,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陈抟,在其传世之作《心相篇》中说:“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被饿死的人仅仅因为面相上有"腾蛇纹入口"吗?是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谷。



陈抟老祖明确地指出,挨饿的人不要把不幸遭遇归结于自己的面相,那都是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其根本原因是自己不努力,还糟蹋粮食。

所以,节俭啊节俭,谁越节俭,谁才能越过越舒坦。

看了咱亳州这些名人关于节俭的故事,是不是会有所感触?赶紧行动起来吧,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让我们一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加油,奥利给!

(文/蒋海涛 制图/方璐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