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农民在烘干车间进行黄蜀葵花烘干处理 胡卫国 摄
亳州新闻网讯 8月12日清晨,在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黄蜀葵种植基地,贫困户黄景香正在采摘黄蜀葵。“趁着这会儿天还不太热,多摘一些。”这时走过来一个人,边帮黄景香采摘边说。
说这话的是大李集村80后党总支书记赵小军,自2014年上任以来,他一心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但如何才能实现呢?
大李集村地处蒙城、怀远两县交界处,过去是个贫困村,但湿地生态良好,村南邻芡河,芡河与大坝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水塘,适合种植莲藕、芡实和养殖龙虾、螃蟹、草鱼、鲤鱼等。
依托天然生态优势,发展种养产业!
思路一定,赵小军立即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对集体闲置的沟塘进行改造整修,把整修好的高标准鱼塘租赁给农户。对于特困户,赵小军自己掏腰包购买鱼苗,帮助发展养殖。他还经常邀请养殖专家来村指导,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风险防范能力。
“发展水产养殖,在带动农户增收、贫困户就业的同时,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近3万元。”赵小军告诉记者。
养殖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种植业也要跟上。
在2018年立仓镇举办的“蒙城老乡,请你回家”创业座谈会上,赵小军诚意邀请在外发展多年的王如义回乡创业,帮助他流转到了2350多亩土地。用地问题解决后,王如义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立了蒙城县绿色天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种植高峰期,有200多人在公司务工,其中有60多名贫困户。”王如义介绍,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发放务工费160多万元,其中发给贫困户近40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88万元,贫困户从中获得了近20万元收益。公司每年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2万元。
如今,大李集村早已甩掉贫困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也从零增长至60万元,全村贫困户141户453人,已基本实现脱贫并逐步走向致富道路。
腰里有钱,环境舒适,生活才能美滋滋。
在赵小军的带动下,大李集村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积极推进“五清一改”和“五净一规范”工作;村内垃圾得到日产日清,主要道路做到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建起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以及文化活动中心,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一系列举措让村里人居环境大改变、大提升。
“你看,新修的广场,晚上可以在这里跳跳广场舞。新修的街道,下雨下雪再也不积水了,出行很方便,手里也有钱,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赵书记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黄景香满眼感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