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到张桥村莲藕种植基地游玩
亳州新闻网讯 8月25日,走进谯城区古城镇张桥村,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映入眼帘,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各农家小院周围鲜花绽放、绿树成荫,村路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荷塘,翠绿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娇艳的荷花在阳光下竞相开放……
今天美如画的张桥村,在过去,却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据了解,张桥村是古城镇唯一的民族村,也是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贫困村。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张桥村因地制宜,抓产业扶贫、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精神文明乡村建设,新面貌、新变化、新发展在张桥村一步步成为现实。
要想贫困村出列,产业扶贫是关键。张桥村大力发展莲藕种植、山羊养殖等特色产业,成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的零收入到2019年底的57.3万元,预计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85万元。
村里的陈加夫和老伴王秀兰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日子过得也艰难。自打莲藕种植基地落户村里,老两口有了务工的好去处,在莲藕种植基地摘果、浇水、除草……活不累,天天都有收入,生活也一天变一个样。
钱袋子鼓起来了,精神生活更要富起来。张桥村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让村民的生活环境美起来、精神生活富起来。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张桥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引领示范作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的建设和评选,让农村乡风更纯、环境更美……
走进陈加夫老两口的家门,小院干净整洁,屋内各式家具一应俱全,且摆放整齐,一点也不比城里的二居室差。陈加夫老人说:“在过去,家里可不是这样哩,你看这些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真实了。”
谈起张桥村近年来的“颜值”变化,贫困户李明英也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现在,泥土路变成了硬化路,村路两旁的绿化树代替了堆弃的秸秆和杂草,家门口也多了小菜园、小果园……”
除此之外,张桥村更加注重民族团结和文明乡风的传承,倡导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免办”,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各项创建活动,破除旧俗陋习,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
近年来,张桥村以特色产业促发展,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助推形成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新农村,不断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变化“讲述”乡村振兴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