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老师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从教三十多年,感觉自己单从形象上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头发白了,眼睛花了,后背驼了,脸上长满皱纹了,走路也有点老态龙钟了。但,欣喜的是,有一点至今仍没有变化。我无论走在哪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群,哪怕未谋一面的陌生朋友,上下打量一番我后,总爱问,你是老师吧!

我很好奇。老师有什么标志吗?古人说,头大额头宽,将来能做官。做官需要智慧,智商要求脑容量。额头宽大,可能就是天生做官的料。老师,有什么面貌特征,我还真不知道。但,我相信,社会对教师职业还是有一定认知特征的。就是这些认知特征给我贴上了教师标签,让我无处遁形,而且工作时间愈久,这认知特征愈发突出。想到这些,自己也就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了。

比如,与人交谈,老师总爱三段论结构,这和老师上课的习惯分不开。老师上课要严谨,课的结构马虎不得,一堂课下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练习总结,线索分明。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老师就要学生明白一二三;上课的范式就是如此。这本领迁移到与人交往说话,老师总爱说原来怎样,现在要怎样,最后强调重复一二三。给人说话,也习惯性地会说个一二三。

我平时说话,职业习惯,有时不自觉就是一二三,说到最后,怕人家听不明白,再强调一下自己的意思一二三。这习惯,不看相貌特征,老师身份也不言自明。

在课堂上,老师爱炫耀自己的本领。教几何的老师,画圆不要圆规,画直线不要直尺,全靠一支粉笔;教语文的老师,张口闭口唐诗与宋词;教历史的喜爱钻研故纸堆,二十四史正史不必说,还研究稗官野史,讲历史左右逢源如话家常。总之,老师爱炫耀就好像永远好为人师。职业习惯,不自觉,就把交往对象当做学生了。最后,赢得“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当然,最后的话,是奉承话。听话的人,心里大都郁闷死了。因为场合里的话,都让老师说了,自己始终没能说上一句话。

我每遇社交场合,一开始,还能控制自己,装沉默,但过不了多久,仍旧习惯夸夸其谈。最后,人家一致说我,你是老师啊!

老师这个职业从事久了,爱心就会滋长;爱心滋长,看人的眼神就会了无恶意;心存善意,时间久了,五官就会端正,慈眉善目。老师大都是仁者,内心充满仁爱怜悯,与人交往喜看人家的优点长处,宽容别人的缺点不足。

我经常和朋友们说,在我眼里,没有坏人。我也爱重复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那句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人心里没有坏人,世界上好人才会层出不穷。

老师都是有信仰的人,有爱心的人,有道德的人。

也许是受故去的母亲为人的影响,我这辈子与人打交道学会了吃亏,相信吃亏是福。心存淡泊,不跟人争名夺利。工作三十多年,中级职称,从没问过工资多了少了,组织发多少是多少。在我看来,有钱没钱差不多。穷日子过惯了,现在的日子再难捱,也比自己小时候在农村过的日子好。直到现在,我不去炒股,不去炒房,公积金至今分文未动。工作几十年,人家不欠我的,我也未曾欠到人家的。要说欠,就是欠家人与父母的。

也许减少欲望才是养生的一个捷径。每遇生人,人家问我年龄,我都会笑而不答。最后,朋友都说,老师最会养生。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但我坚信,有信仰,有爱心,人就会永远年轻。

“你是老师”,这也是社会对老师的尊重。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