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日常监督检查强调“五化”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谯城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扛起监督第一职责,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坚持“五化”方针,积极同相关部门协调,充分利用大数据,不断完善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推进日常监督的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

日常检查常态化,强化“政治体检”。第六协作区通过深入三个街道和华佗镇开展重点工作专项督查的方式,发现存在问题,实现日常监督常态化。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督查、复工复产督查、“四风”问题督查、环保问题专项督查、“小微权力”督查、“六稳六保”督查、扶贫督查等十多项监督检查96次,对发现问题进行督促整改,真正使抓早抓小成为常态。

旁听会议经常化,提高“诊断本领”。除了信访举报等常规渠道,通过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述责会、重点工作推进分析会、谈话了解、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多听、多问,全方位、多方面收集信息。在日常监督工作中,第六协作区督察组多次带着问题深入到三个街道和华佗镇了解实际情况,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问题准。

查处问题科学化,突出“靶心效应”。完善处置问题线索工作方法,切实做到问题的闭环工作。在提出处置建议前主动了解情况,收到问题线索,充分利用有限时间,通过调阅有关资料、与相关人员了解情况等方式,摸清问题线索相关背景信息,结合日常监督中掌握的相关干部或单位情况,经集体研判后提出科学合理的问题线索处置建议。后期就是谈话函询结束后,对可能还存在的问题进行抽查核实,验证被谈话函询人所说明情况是否客观真实,了解相关干部和单位是否受警醒、是否引以为戒,确保“红脸出汗”效果。

整改问题精细化,及时“对症下药”。切实将跟踪整改作为加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针对谈话函询中发现的需要整改和纠正的问题,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期限;并认真做好后续整改跟踪工作,对不认真整改,予以严肃批评、处理。特别是市、区纪委监委巡视巡察返现的问题,确保整改到位。

落实责任精准化,开出“监督处方”。第六协作区强化对三个街道和华佗镇的工作督办,发挥协助主体责任的积极作用,压紧压实基层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在处置华佗镇邢阁行政村“三重一大”问题线索时,没有简单地对当事干部进行函询,而是督促华佗镇落实主体责任,解决存在问题,取得良好效果。不仅解决了具体招标程序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而且调动了华佗镇政府履行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并举一反三、查找不足,完善长效机制。(高小珂  吴坤)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