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演艺有限公司演员正在演出二夹弦剧目《大铁山》 张延林 摄
亳州新闻网讯 9月11日晚上,在药都银行大剧院,市演艺有限公司的二夹弦剧目《大铁山》精彩上演。同时,该场演出通过多个平台直播。
为推动演出市场复苏,激发演艺院团活力,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联合举办“有戏安徽 点亮剧场”——全省十六市剧场复苏演出季活动。
活动于8月22日至9月下旬陆续在全省16个地市开展,演出内容包括黄梅戏《红楼梦》《女驸马》《天仙配》,徽剧《徽班》,舞剧《立夏》,坠子戏《小包公》等22部代表安徽文化特色的精品剧目,其中我市演艺有限公司的二夹弦剧目《大铁山》入选。
《大铁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木作成投靠岳父车行载遭拒,却意外与大铁山大寨主胡四轮义结金兰,并在他的帮助下进京赶考。车府千金女扮男装离家寻夫,行至大铁山遭寨主胡四轮等人拦截。数月后,木作成高官得中镇守边关,路经大铁山得以夫妻团聚。
“这出戏很经典,演员演得很到位,非常精彩。”67岁的王兴兰喜爱戏曲,观看演出时,她高兴地说。据了解,此场演出在线下上演的同时,还通过“央视频”“抖音”等平台直播,广大戏迷在线上可同步观看。
亳州二夹弦是由最初的纺棉小调吸收“大五音”“四根弦”等艺术元素,经过民间艺人的努力,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主要剧目包括《大铁山》《金龙盏》《三进士》等。二夹弦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刻地反映了皖、鲁、豫一带的风土人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记者 陈璐 魏军)
相关新闻
剧院后台来了一群小“戏迷”
亳州新闻网讯 在“有戏安徽 点亮剧场”——全省十六市剧场复苏演出季活动中,我市二夹弦剧目《大铁山》上演。9月11日晚上,在剧目上演前,一群青少年走进药都银行大剧院后台,通过幕后探班加深对戏曲的认识与了解。
在后台,看到各种各样的演出服装、道具、头饰等,孩子们很兴奋,也很好奇。“这种长袍是什么角色穿的?”“这种脸谱和其他脸谱有什么区别?”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市演艺有限公司团支部书记王蓓蓓和剧团其他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进行了解释和介绍。
“以前在电视上看过戏曲演出,这是第一次到后台,不仅观看了演员们化妆的过程,而且还近距离看了戏服、头饰,了解到戏曲原来有这么多讲究的地方,真奇妙。”参加此次活动的风华桐乡路小学四年级学生赵君瑞说。
“这种学习形式非常好,通过幕后探班,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学习戏曲妆面、服饰等知识,也让青少年从另外一种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风华桐乡路小学少先队副辅导员高廷廷说。(记者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