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亳州市城市绿化条例》专题讲座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9月1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亳州市城市绿化条例》专题讲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玉玺参加讲座。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人从《亳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制定的背景、《条例》架构和特色条款等方面,结合我市实际,对《亳州市城市绿化条例》进行了详细解读,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2018年12月1日,《亳州市城市绿化条例》正式实施,为我市绿地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标,依法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健全绿化管控制度,有效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巩中、解杰昂、张洁、秘书长刘伟参加讲座。

相关新闻

推进园林城市建设 守住城市绿色本底

亳州新闻网讯 2018年12月1日,《亳州市城市绿化条例》正式实施,为我市绿地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理念,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标,依法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健全绿化管控制度,切实保护绿地成果,有效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我市成立了贯彻落实亳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开展宣传工作。将《条例》宣传作为“七五”普法重点内容,持续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将《条例》宣传纳入部门年度法治宣传计划,持续开展宣传工作。依托报纸、电视、网站、“两微一端”、实体公益广告等平台,组织深入报道园林建设动态,多渠道、多层次宣传依法治绿典型案例,不断扩大《条例》实施的知晓率和影响力。结合年度技术培训、执法培训、专家讲座等活动普及《条例》内容,提高全市园林绿化行业法治化管理水平。

推进制度体系建设

我市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线规划、绿道总体规划等绿化规划,将公园绿地、道路绿化、防护绿地等纳入城市空间规划,科学指导全市绿化建设管理工作。完善绿化管控制度,出台《亳州市城市“绿色图章”制度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绿化规划方案审查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绿化指标。加强绿化成果保护,划定和公示各类公园绿地绿线保护范围,修订完善古树名木保护名录,定期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和建档登记。

加快城市绿化建设

全力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2020年市区共计划实施35个园林绿化建设任务,新建改造提升各类绿地约300万平方米;目前,东风公园、临漳公园等相继建成,香附公园、振谯路游园等项目陆续开工,铁西公园、槐花公园等完成招标,高铁站公园、亳芜公园等确定设计方案。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依托城市道路绿化及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绿道建设,进一步整合串联城市公园、水系、街道等游憩空间,逐步构建完善的城市绿化网格,年底前可建成绿道30公里以上。

提升绿化管控水平

我市编制了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绿化施工导则、行道树施工导则,修订了园林绿化管养考核制度,组织编制本地开花植物名录,提升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加强行政审批管理,规范执行“改变绿化规划用地性质”“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等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审核把关,有效控制绿化带开口数量。开展城市绿化修复工作,全面推进裸露土地整治,利用小修机制实施绿化补植和提升,试点推广道路隔离栏架绿化,有效提升城市道路景观。强化精细管理,严格落实路段长等网格化管理制度,及时推进绿化问题整改落实。开展绿化保护执法行动,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严厉打击涉绿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城市管理部门处理涉绿纠纷50余起,司法部门依法审理涉绿违法案件1起,2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