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安徽移动5G行业成果发布暨媒体行启动仪式在合肥举办。据悉,截至目前,全省建成5G基站超1.25万个,实现了市、县重要区域连续覆盖,重要党政机关、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酒店以及重要场馆的5G室内覆盖。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5G覆盖广度、深度将更趋完善。
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历史交汇点,点亮“科技之光”,放飞科技强国、人才兴国的伟大中国梦,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科创生态中育新机、开新局,擘画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宏伟蓝图。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解放和激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动能。大国竞争,本质是生产力竞争,核心是科技创新之争。习近平总书记曾就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方向提出六大要求,其中明确“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要立足“四个面向”发展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有力支撑,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关键要在畅通“卡脖子”环节、补齐“空白”领域,关键要靠突破核心技术,促进科技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大循环”和“双循环”,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态势激发内生动力。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交叉和前沿领域突出问题,破除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变“增产”到“提质”,着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实现“标杆”管理、“双翼”齐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护航乡村振兴。要坚持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主攻方向,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联动、供需平衡、动态调整,将创新链和产业链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持续转化为产业革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
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营造和维护“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的人才生态。从科技复兴到科技强国,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兴国,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竞争力。要紧紧扭住人才这个“关键点”,始终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在“引育管用”上深化教育改革,将资源配置、体制政策、执行举措、体系建设保障有效衔接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和提高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范围和质量,培养造就思维新、情怀深、素质高、作风正的人才梯队。要加快构建更加全面系统、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破除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唯年龄论的晋升发展渠道,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要深化巩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贯通“同行评议+专家盲审”“量化指标+社会监管”的“评、选、用”系统各环节各方面,建立协同配合和联席会议制度,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最大限度激活人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让实力更加突出、结构更加合理、治理更加优化。
从相依并行到领航共赢,蕴藏和解读“服务人民是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的制胜法宝。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矢志不渝自主创新,驰而不息下好“先手棋”、闯出改革开放“新天地”,在先试中先行、在变中求新。要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导向,将改革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全球科技治理的中坚力量,始终秉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水平。“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鲁班工坊”带动合作互动,G60科创走廊让创新资源更加普惠均衡,中欧班列让联动保障更加有力有序……要立足自主创新高起点,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统筹粮食安全、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生态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推进利益共享、互联互通,让科技成果更充分地惠及群众。要以“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历史规律为鉴,提高科研人员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服务意识和遵循原则、追求真理的决策咨询水平,在勇于开“顶风船”、实现“弯道超越”的科技创新航路上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在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下谋篇“十四五”,赓续传承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发展目标,让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享有创新高地,奋力开启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