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谢氏三兄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是第七个烈士纪念日。亳州晚报今起开设“红色九月 彪炳历史 照亮未来”主题专栏,以深切缅怀英雄烈士不朽功勋,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

谢氏三兄弟,即大哥谢继书(1901-1940),二弟谢继祥(1916-1940),三弟谢继良(1921-1940),安徽省涡阳县人。

谢继书,9岁时进私塾读书,18岁到地主家扛长工,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并升任骑兵连长。“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先后任涡阳县骑兵中队队长、抗日游击大队队长。1939年,率部加入了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任一总队三营副营长,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动员二弟谢继祥和三弟谢继良参加了新四军。谢继书带领三营在萧县地区活动时,多次重创日、伪军。1940年3月16日,谢继书接到通知到新兴集开会。散会后天色已晚,为了及时传达会议精神,他不顾个人安危,连夜单枪匹马返回部队,在路过涡北马店集时,不幸被埋伏在此的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弟谢继祥参军后,被选送到抗大四分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一总队警卫营,先后任班长、排长。在永城与日、伪军的一次战斗中,活捉日军小队长板木什平,被提升为警卫连连长。1940年6月1日,谢继祥奉命阻击向新兴集进攻的日军,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

三弟谢继良参军后,很快被提升为一总队通信班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第六支队评为“三等战斗英雄”。1940年4月1日拂晓,谢继良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仍坚持不下火线,手榴弹扔完了,就与敌人肉搏,用刺刀一连刺死两个日军,终因流血过多,为国捐躯,年仅19岁。

谢氏三兄弟共赴国难后,彭雪枫亲笔给他们的母亲谢老太太写了一封信,称赞谢家“满门忠烈,留无尚光荣,全国军民无不钦敬”。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