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近期我市水、土污染防治工作有哪些成效?
答: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生态环境厅的领导下,全市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今年以来地表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1—7月份获得了省级生态补偿资金1200万元;圆满完成了省生态环境厅、省引江办对我市引江济淮入亳污染防治项目的检查,按照省生态环境厅部署,每月均按时开展水污染防治调度,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一是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联合市水利局对西淝河、茨淮新河和亳州调蓄水库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整治,为全面消除饮用水安全隐患奠定基础;二是在全市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核查,对各县区乡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在线监控设施实现“双委托第三方”管理,走在全省前列;三是组织各县区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划定规范性核查,调整后全市养殖禁养区共35个,禁养区面积为728.47平方公里,减少324.53平方公里,减少比例31.98%;四是积极完善水生态补偿考核。在2018年制定实施的《亳州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基础上,不断扩大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范围,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目前已将我市3条主要河流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共18个断面纳入补偿机制。
(二)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2020年我市土壤环境质量较为稳定。一是对全市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开展3次排查,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合法转移行为。二是对安徽瑞福祥公司厂区内、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情况开展调查,督促该公司按照既定的拆迁关闭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三是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四是开展了2020年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及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监督性监测。五是加快推进全市202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60个建制村项目已完成整治35个,其余25个正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