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了凡亦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善恶之别显而易见。
什么是善?它包括善念、善行。善念如初心,待人接物要有好的意念,佛家也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说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你与陌生人相遇,如果你心存善念,你会发现对方也友好相待;当你做某事,如果信心不足,那么结果可能就不完美;有的人病了,没有沉沦,保持乐观,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康复了;有人本是小病,却小题大做、如临大敌,最后郁郁而终。可见信念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什么是恶?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这就是恶,恶也包括恶念、恶行,做事没有底线,经商不讲诚信,做人不孝敬父母、为非作歹、都可以算作恶人。
善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所谓“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经常行善的人内心是快乐的,施善不图回报才是真善,有的人给别人帮了忙,自己耿耿于怀,就丢失了善的本义。
恶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有些人做坏事,收不了手,成了瘾,但我们始终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了恶,迟早会被发现,甚至会毁了自己的一生,是“作恶多端必自毙!”
《菜根谭》有言: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意思很明白,行善是自己的事,没有必要显摆,作恶总归是恶,损人不利己,即使得到了暂时的好处,也会受到报应。
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处在善恶之间,无大善与大恶,小善与小恶常有,面对弱势群体,给点帮助或施以援手,这是小善;排队时插队、闯红灯,贪图小利、恶语伤人,这是小恶。我们作为普通人,做不了大善,更不能作恶,那么让我们做一个心存善念、身行善事的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