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药用上新式炕 村里告别浓烟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现在俺村也用上了新式炕,白术脱须加工不冒烟了,村里环境也好了,村民们都很满意。”10月13日,谯城区古井镇张老家村村民孟亚鹏高兴的说。

白术是我市药农大面积种植的一种药材,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白术集中脱须加工时段。以前,农户在白术初加工过程中,使用燃煤和生物质燃料进行烘烤,污染大气环境。今年以来,我市推广使用燃气滚筒式烘干脱须设备,药农购买设备可享受政府补贴,有效解决了白术脱须加工污染问题。

毛磊是张老家村毛店自然村的一位白术种植户,今年种植了7亩白术,已经进行脱须加工的有五亩。今年,政府实施财政补贴,他只支付了15000元,就购买到了一台价值3万多元的燃气滚筒式烘干脱须设备,轻松快捷的对白术进行脱须加工。原来的土炕加工一坑白术需要12个小时,燃气滚筒式烘干脱须设备只需要4个多小时。 

“以前白术脱须加工用土炕烘烤,使用煤或者秸秆做燃料,白术加工周期大约1个多月,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浓烟污染空气。现在用上了液化气燃料,使用了新式脱须设备,省事省力又省心,家里的白术加工只需要10多天,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非常环保。”毛磊说,毛店村共有16户白术种植户,他需要帮助这16户进行白术脱须加工。

古井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工作人员李佳辉介绍,古井镇种植白术面积有6660亩,目前还剩2200亩白术待加工。全镇共购买燃气滚筒式烘干脱须设备61台,分布在12个村。白术脱须加工期间,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稳步有序开展白术脱须加工。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针对晒药筛药熏药烘药等环节散煤、生物质、硫磺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制定药业企业烘药炒药污染问题技改方案,推动全市165家药业企业全部安装布袋除尘装置,推进中药材燃煤烘烤炕燃气改造。

为有效解决中药材趁鲜加工污染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战,我市印发了《亳州市2020年中药材初加工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服务群众、保障效果的原则,推广、引导使用中药材初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一步规范中药材初加工“三废”收集、储存和处置方式。针对不同的中药材,“量身”制定了不同的治理方案。围绕白术初加工,我市投入了大量资金,今年又邀请浙江一家机械研究所,创新研制了机械化、燃气动力的新型烘炕,现在525台燃气滚筒式烘干脱须设备已经到位,全面取代4000多个原始土坑,可有效解决中药材初加工污染问题。 

记者:汝平 

通讯员:孙凌 李增广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奚婷)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