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市不断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抓实抓细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我市健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做到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和长期作战准备,并从市直部门抽调精兵强将,作为战时“后备军”。我市还健全了“邻长制”基层防控体系,建立了218个社区全覆盖、10户一邻、100户一组的“三长”组织,分级建立微信工作群,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局部应急处置与“邻长制”改革紧密结合,实现疫情防控空间、人口的全覆盖。,另外,我市健全疫情防控专业人员体系,全市组建了3308名采样员和3653名采样信息登记员,按团、营、连、排、组的建制部署到各社区,确保42小时完成主城区的核酸检测任务。
在重点场所管理中,我市加强对农贸市场、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严格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和各项防控措施,落实“院长管院感”制度,加强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实行网上预约、75%承载量限流、测温扫码等措施;加强重点人员和重点物品排查,采取“大数据+核酸检测”手段,及时对发热就诊患者等八类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日均检测约2000人;持续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测、环境消杀;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市场环境、城乡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保障饮用水安全,推动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我市通过提升日检测能力、加快市医院核酸检测基地建设、购买第三方核酸检测服务、建立机动支援力量、推广1:5和1:10混检技术应用等措施,提升核酸检测能力,达到“主城区2—3天、全市7天全覆盖”的能力水平;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各县区至少确定1家定点救治医院、指定后备医院,并按要求升级改造;全市按照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总床位的10%准备救治床位,按照不少于救治床位的10%准备重症监护床位,做到人员、设备、设施、物资、能力五到位;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全市按照医院应急医疗物资不少于30天的使用量,总体上能满足30天重大疫情防控需要进行储备。
通讯员:李路
记者:赵琳琳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