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净水、护水,我市深入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农村水环境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方面,我市强化工程治水、生态净水、源头护水,持续改善农村水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市强化工程治水。市生态环境局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人口密集度较高的乡镇政府驻地实行污水集中处理,投资15亿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80个,修建配套管网1277.8km,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日处理能力达11万吨;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难以统一收集的村庄采取分散处理的方式,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型污水处理站、分户或联户三格式化粪池。

强化生态净水。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排查,共摸排校核农村黑臭水体344条,为下步整治做好前期准备。每个县区确定2个乡镇进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示范,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村内沟塘1.35万处、农业生产废弃物16.2万吨,化肥使用总量、小麦农药使用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1.5%、12.1%。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装备配套率99.8%,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5.9%。

强化源头护水。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开展乡镇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摸底排查,建立“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全市共摸排乡镇级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209处,其中“千吨万人”水源地196处。三县一区196个乡镇级及以下“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已划定,涉及534.33万人饮用水。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排污建设项目及各类风险源基本情况、水源地水质状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孙凌  汝平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