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爷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的爷爷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小时候我就知道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

那时候,我们村里的小伙伴经常缠着我爷爷给他们讲抗美援朝的故事,但爷爷总是脸色凝重地摇摇头,摆摆手,小伙伴们只有识趣地一哄而散。

后来还是父亲告诉我,爷爷之所以不愿意再提及那些往事,因为那段往事是爷爷心里最沉痛的记忆。

爷爷的部队是第三批入朝作战的。只是爷爷所在的那个连刚进入战斗没多久就经历了一场惨烈的狙击战,为了守住那个无名高地,连长抱着机枪带头狙击。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撤离的时候遭到了敌军飞机的疯狂轰炸,结果连长身负重伤,爷爷的全连战友除了连长和爷爷都牺牲了,当时连长身负重伤,爷爷的腿上也负伤了。然而爷爷硬是拖着受伤的腿,忍着剧痛把重伤的连长背回到驻防的防空洞里,这才算捡回两条命。后来,爷爷和连长都被送回国内医治,伤好后,爷爷就转业回了老家。

转业的时候,首长说和地方政府联系了,准备让爷爷去县人武部工作。爷爷当即坚决地摇头:“谢谢首长,我大字不识几个,这工作我肯定干不了,还是让我回老家种地吧。”

爷爷回到村里没多久,就被选为村支书,这次他没有再推辞,而且爷爷这村支书一当就是大半辈子。当初爷爷给社员开会的时候,常常都是念报纸,他有一句口头禅:“毛主席说……”

“毛主席让我们……”

有人问他见过毛主席吗?爷爷也不说话,只是笑笑,爷爷笑着笑着,脸色又变得凝重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初冬的一天,村口突然来了一辆军车。从军车上下来一个身穿军装的老人,他一路走着和蔼地笑着与村民们打着招呼,最后他径直来到我家门前,停了下来。爷爷那时候已经不当村支书了,但他习惯了每天都要看报纸。爷爷戴着老花镜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没注意到身后。

“黄友良——”

爷爷立刻条件反射似的站起来,大声回答:“到——”

等爷爷缓过劲来,转过身一看,眼眶立刻就湿润了:“首长好!我的老连长啊!”

“老黄啊!你可是我救命恩人,我一直说来看看你,总是脱不开身,差点就来迟了呀!”

两位老人先互敬了军礼,又对视了一下后,便泪流满面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