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制度先行 坚持管理为重 我市节水工作打出“组合拳”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围绕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这一目标,将水资源保护、供水、用水、节水、水污染防治和污水再生利用统筹考虑、同步推进,节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坚持制度先行。自2018年6月起,我市提出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工作目标。随后,我市迅速制定出台了《亳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10多项城市节水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编制完成海绵城市规划和节水规划,让城市节水工作有法可依。

坚持管理为重。我市着力加强节水载体建设、计划用水管理和节水“三同时”管理,目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7.96%、19.92%、20.16%,公共供水计划用水率达91%,47家主要用水户纳入重点监控,新建扩建项目节水设施已竣工验收249项。

坚持系统治理。我市投入3.8亿元完成了中心城区11条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投入5.7亿元完成了17条、48.76公里道路的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中水厂1座,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城区老旧供水管网20多公里、管网漏损率降至8.5%。

坚持全民参与。我市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宣传周”“世界水日”等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节约用水理念深入人心,目前亳州市公共机构和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100%。2019年6月成功获得了“安徽省节水型城市”。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