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早晨看到一篇文章,讲到做人的境界,本来是随便翻阅一下,看了几行,便被吸引了,读完深以为然。它既不是思远和尚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佛家三境界。也不是王国维老师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的成大事、做学问的三境界。

此文分析了人的青少年、中年和老年,说青少年的境界是争,争取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财富的获取;中年的境界是把握时运,亦既时机和命运;老年的境界是净和静,是历经坎坷后的安然和淡然、净心和静气。

应该说,每个人的境界都是不同的,有高有低,而人生的整个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修炼,由低层次而至高层次的过程。到老了,便达到圆融的状态,了悟世事、了悟人情、了悟生死。想起前日网上看到的另一篇文章,《我已于昨夜离世,走时心静如水》,真的能如此,也就安然了,心静如水、了无牵挂是多潇洒的离开啊!我的悟性低,以我现在的修为,还做不到这么洒脱。

人活一口气,在世上挣扎的我们,无不凭一口气活着。小时候要有志气,努力学习;长大了要争气,努力工作;与人相处要和气,和气生财。同时,事情干得不顺会丧气;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会有怨气;有一点成绩便把握不住,又会有傲气;相互不服还会赌气。由此看来,经历不同心态亦各不同,喘的气也是那么的不同,能做到专气至柔的有几人,能平心静气的又有几人,皆非努力修炼不可得。

单说脾气,有人说:“脾气发出来是本性,脾气收回去是本事。”发脾气谁不会呢?不发脾气才是真功夫,什么事都能淡然处之的简直就是高人了。

不发脾气,心平气和,一要静下来,静是理智的前提;二要平,既平常心和公平心,有此两心,起码不会意气用事;三要让,此乃老子“柔弱胜刚强”的秘笈。果能如此,人有何患,心有何累,可安然度日矣!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