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秋采晾晒出口增收忙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10月26日,深秋的阳光洒下来,暖暖的,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小怀村党群服务中心后面的晾晒场里,见到蒋辉,他正在晾晒剥掉皮的桔梗。

“我家的桔梗不用硫磺熏,不用炕烘,全部依靠阳光晒干。这些桔梗晒干后,按大小分好类,装箱后统一出口到韩国,他们用桔梗做泡菜,非常好吃。”蒋辉用手捧着白色的桔梗介绍说。

蒋辉是小怀村小李庄的农民,年轻,头脑灵活。他看到家乡的桔梗销售困难,就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跑销路。他收购桔梗,经过初加工后,出售给药厂。后来,又联系到山东的客户,把桔梗出口到韩国。在他的带领下,本地及周边的群众种植桔梗的面积逐年增加。接着,蒋辉扩大经营规模,于2016年成立亳州市谯城区志刚桔梗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亳州本地的桔梗成分含量较高,适合药厂销售。内蒙古的桔梗适合做泡菜,每年还要从内蒙古拉桔梗回来,进行初加工,然后再销售出去。”蒋辉说。如今,合作社每年销售桔梗可达1000余吨。

“桔梗对土壤是有要求的,种过白术和烟叶的地块,会生一种根瘤菌,对种植桔梗不利。”蒋辉经常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用学到的技术指导社员生产。

当天,在蒋辉家里,有20多位村民在娴熟地剐桔梗,给桔梗脱皮。“最忙的时候,能有60位村民干活,他们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村民,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出门打工,就来这里剐桔梗,每天能挣100元左右。”蒋辉说。他还积极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助其增收脱贫。

十八里镇充分发挥亳药花海大世界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带头人,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产业,让千家万户与大市场联系起来,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