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周末,朋友小小说:“带着娃来你家吃饭哦!”我一听自然欢喜,马上着手准备菜单,栗子土鸡汤、小炒牛肉、清蒸鲈鱼……最重要的,也是最费功夫的要数一道红烧肉。

“红烧肉”这道名响大江南北的菜由来已久,古有苏轼的《食猪肉》诗,今有毛泽东吃红烧肉的健脑说。而我家的红烧肉最初的记忆来自于我的奶奶,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寄宿在学校里,周末放假一回家,一盘奶奶牌红烧肉一定会在饭桌上的中心位置等候。奶奶做的红烧肉呈晶莹剔透酱红色,一口下去,带着酱香的肉软绵绵地在口中化开,油汪汪的一点儿都不腻。配着热腾腾的米饭,一块肉一口饭使得食欲大增,手中的筷子不觉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见底了!儿时的记忆深藏心底,回味起来,仿佛这碗香气袅袅的红烧肉就在眼前一样清晰,温暖着我的心。

自从我工作以后,虽说奶奶身体康健,然而家人已不允许她在灶台前辛苦劳累。因此这根接力棒就交给了我的老爸,爸爸做菜方面一脉相承,颇有心得。他平日里少言寡语,说起做菜来则滔滔不绝,时间、火候控制事无巨细地要讲个透彻,说不明白的地方还拉着我在灶台前观摩。慢慢的,我竟也学得几分。

这不,朋友们来家里吃饭我就露了一手。这是尝试了多次后最接近长辈们做的味道,也是最好吃的一版:“肉要选用肥瘦相间的带皮五花肉,加入姜片飞水去沫去腥,切大块下锅煎黄后下大葱、姜片、冰糖炒匀,然后倒入一瓶500ml黄酒或花雕酒,再加生抽、老抽后合上锅盖大火煮开即转小火焖煮,煮到水分蒸发到肉的一半转大火收汁,汁水渐失,不断地翻炒着上色,油脂渗出。这时候就可以装盘出锅了!”刚一出锅,朋友的女儿小宝第一个试吃,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放进嘴里,紧接着抬头看着我说:“好吃!”那种肯定又惊喜的眼神与我吃长辈们烹煮的红烧肉是多么相似啊!我的心被这个瞬间击中,时间定格在了此刻,爱与被爱的幸福感在身周环绕。

原来,我们寻着记忆中味道,学着长辈的样子,做菜的程序一遍又一遍地复制着的是传承,是爱的味道!

一辈子勤俭持家的奶奶常说:“我没有本事,什么产业都没给儿女留下。”而她却不知,奉献爱,传承爱就是她给子孙后代最大的财富。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