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桃“映霜红”,映红脱贫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眼下正是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冬桃“映霜红”开园上市的时候,因为冬桃生长周期长、糖分积累多,口感脆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采摘。

桃园的主人叫马卫。六年前,马卫刚开始种植桃树的时候,却是一把辛酸泪。“当时听亲戚的话,感觉种桃前景不错,一心想着能比饭店挣钱容易。”于是,马卫把饭店关了门,房子也抵押银行贷款,在裴阁自然村流转了近百亩土地,买桃树苗,请工人打理,请专家指导,前后累计投入了几十万元。

本想着到了收获的季节能一炮打响双楼村冬桃的名声,奈何销售渠道被泥土路挡了去路,一到下雨天,土路泥泞不堪,游客进不来,桃子出不去。后来赶上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村里把水泥路修到了地头,既方便了村民出行,又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的问题,马卫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就在这时,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近年来夏桃种植较多,价钱一直上不去,冬桃在成熟期因管理失误,产量也不高,质量也不好,又赔了不少。“好好开个饭店过着小康生活不好吗,非要回农村种果树。”马卫的妻子对比前后生活的反差,打起了退堂鼓,马卫也陷入了犹豫。

但一次无意间听到的对话,却坚定了马卫继续开桃园的决心。

“小马在这开个桃园,俺把地租给他一亩能收入九百,俺家共20亩地,光地租一年就小两万了。”“咱在园里帮助套袋、浇水、拆袋、采摘,出工几十天,一天能挣七八十,一年下来好几千,基本生活费都挣出来了,小马真是给咱帮上大忙了。”听到在园里务工的贫困户们的这段对话时,马卫百感交集。

“本来种桃纯粹就是想赚钱的,后来带动一些村民特别是十几名贫困群众在桃园里务工增加收益,又看到许多老客户年年大老远来买冬桃,我不再犹豫了,不管多难,还是得坚持下去。”马卫下定决心专心经营冬桃,也计划着适当扩大冬桃种植规模,吸纳贫困群众务工增加收入,带动越来越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现在冬桃“映霜红”不仅成了小马重回小康生活的希望,同时也映红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

作者:王亚萍 徐宁  汝平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