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打菊花开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初霜来临时,秋日的序曲,已经进入尾声。

在此之前,清露洗心,已经渲染够秋的气象。晶莹的露水,不动声色地主宰着季节。深秋的天空,安详而清远,飒飒的秋风,凌厉地吹过,拂去繁杂,露出本真。平原之上,大地像一幅简约画,在不经意之间,绚烂的花朵凋零,缤纷树叶纷纷飘落,秋草衰黄,柿叶火红。

“霜降霜降,移花进房”,是民间的俗语。这个季节,菊是毫无疑义的逆行者,成了季节最美的代言者,凌寒不凋,独占枝头,蔚然成景。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它选择在这个季节桀然开放,注定了不断抗争的艰难历程,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宿命。

走过热闹的春天、热烈的夏天,在寂寥的秋天深处,它纵情开放,开得豪迈,开得果断和决绝,力排众芳,一身黄金甲,不在霜刀的威逼下低眉,不在寒剑的蹂躏里弃节。它的步履,孤寂而平静,坦然而从容,自在而任性。

它们怒放的花朵,指向阳光和天空,指向涌动的朝霞,指向暮晚时的钟声,让无边的芬芳,顺着风的车轮而来,站成比风更高的姿态,在蓝天白云下傲娇和抒情。

这个季节,挟裹一身寒气的霜,正准备推开冬日的大门。这些含苞的菊渐渐绽开,吐露芬芳,释放激情与微笑,张扬着美丽华贵的气氛,点缀深秋的萧瑟,成为激情四溢的亮色,诠释生命的本色。人们把早霜叫作“菊花霜”,也饱含赞许与激励。

菊花馨香四溢,沁人心脾,让人陶醉,令人遐想……

三国时期曹魏钟会曾作《菊花赋》:“故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从菊花身上,或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与一朵阳光下的菊对视,心中的不快和阴霾,很快会被扫荡一空。

一入秋,举目一望,满眼是菊。菊香流溢,高洁幽雅,经受来自四面八方的阅读和顶礼,或慕谦谦君子之风,或颂傲霜迎寒的浩然之气。更何况,“煌煌丹菊,暮秋弥荣”“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延寿客”、不老草的美名,让人更加钟情。

一丛丛菊,一簇簇菊,迎风怒放,卓然而立。青枝碧叶中,五彩缤纷,红的像火,紫的如酱,粉的像霞,白的如玉,黄的似金,绛的如虹,绿者如墨。其千姿争艳,风情万种。有的布列整齐,花团锦簇,富丽堂皇;有的花瓣紧抱,密不透风;有的旋转开放,一枝独秀;有的团结一致,高傲地面对寒冷……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能聆听花开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如诗一样行走。难怪,赏菊,成了霜降时节的雅事。

菊花是秋天的笑容。有了菊花的装点,秋天才更显生机,在秋日深处,醉了蓝天,醉了白云,醉了秋风,也醉了游人,流连忘返,一片痴情。

以菊名志,与菊花相融,寄托情绪,承载生命之重。赏菊,访菊,对菊,问菊,簪菊,内心的愉悦和放松,永远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