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挡风被 助农奔小康

利辛县孙庙乡幸福村持续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工人在赶制订单挡风被

亳州新闻网讯 霜降过后,秋尽冬来,天气愈寒。利辛县孙庙乡幸福村李大庄的一排扶贫车间里,41岁的脱贫户邓利真和工友们正忙得热火朝天。批量的组件,经过缝制加工,变成一件件热销网络的电动车挡风被,即将通过电商订单送到消费者手中。

“工厂就在家门口,在这干活,不误照顾家里,收入也不低,日子是越来越好了。”邓利真手脚麻利,一天可以缝制二三十件挡风被,每件收入5.2元,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因为家中老人有肢体残疾,儿子患有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长期的治疗费用,让邓利真一家一度过得很艰难。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邓利真一家生活明显变好,并于2016年稳定脱贫,目前邓利真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2099元。

“我们租用扶贫车间作为企业的生产车间,每年租金27000元,作为幸福村的村集体收入。主要生产挡风被、纱门等,在电商平台销售。春夏产纱门,秋冬产挡风被,每年带动就业群众100余人,其中不少是来自周边村庄的贫困户。”利辛恒旭纱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敏介绍,作为孙庙乡本土的创业者,她积极响应号召创办企业,通过线下包装和物流发货,吸收当地贫困户从事纱门、挡风被制作等工作,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致富不能忘了众乡亲,我将继续努力做大做强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回报家乡父老。”

“通过建立300平方米扶贫车间,引进利辛工业园区恒旭纱业,目前已带动16名贫困户脱贫致富。”幸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健告诉记者,就近务工既解决了一些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也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截至目前,该村未脱贫户仅14户25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10.8%,降至如今的0.46%。

要想致富奔小康,产业发展要兴旺。王健介绍,近年来幸福村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发展特色种植,引导张浩专业合作社和深圳大型农业公司签订订单,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争取芜湖弋江区120万元帮扶项目,在幸福村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厂房,为蔬菜深加工提供保障。发展生态林业,279户贫困户栽种榉树528.6亩,每年每亩收益1000元。同时鼓励贫困户发展自种自养,持续稳定增加收入,2019年从事养殖43户,发放养殖补贴16万元,2020年从事养殖47户,预计发放补贴42.43万元。

“2014年,我们的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现在我们的村集体年收入已经超过60万元。” 王健说,该村将通过持续发展特色种植、订单农业、电商产业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