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6周
幸福和谐的生活是每个人都期望的,自从6年前,我来到利辛县孙庙乡和谐村参与扶贫工作的那一天,我就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让这个村名副其实。如今,曾经定下的目标已经成为现实,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已于今年全部脱贫,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本周我们扶贫工作队继续贫困户的走访工作,力争让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完美收官。
徐军(右)到村民家中走访
脱贫户过上好生活
这几天阴雨连绵,天气寒冷,我们的扶贫工作一如既往。11月22日中午,我决定趁休息时间去走访脱贫户周国侠。来到周国侠家时,正赶上他们吃午饭,一人一碗白米饭,两个小菜一荤一素,看到我来了,老两口急忙站起来,招呼我坐下来一起吃饭。我说已经吃过了,让他们继续吃饭。他们一边吃一边和我拉起了家常。
周国侠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刚到和谐村第一次走访周国侠时,他们家里什么也没有,老两口只靠2亩多地的微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回到村室后我就和村干部商量,让周国侠在村里打扫卫生,同时帮助他们购买两只母羊饲养,经过老两口的精心饲养,第二年就发展到7只羊,并在年底卖掉了3只,每只羊价格在1000元左右,加上周国侠的保洁收入,他们家人均收入都超过了5000元,于2016年脱贫。
今年周国侠的羊圈里又养了12只羊,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个个膘肥体壮,今年年底还能卖掉几只。谈到如今的生活,老两口笑逐颜开,拉着我的手说:“现在我们家的生活和以前比好得太多了,这都是政府的政策好啊,感谢政府!感谢徐队长的关心!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哪敢奢望那么好的日子啊!”
筑起村里“红色堡垒”
这周二我和我们支部的党员代表聚在一起,商讨下周即将进行的党课内容,总结党和政府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
我一直坚信“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只有把基层党组织抓起来了,把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驻村后,我一边走村入户了解村民情况,一边督促指导对村委会工作进行分工细化,通过书记抓委员,委员带党员的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
驻村以来,我们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党员大会、专题党课,发放明白卡,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并号召村里的老党员加入到扶贫的宣传工作中,共同分析村里致贫、致困原因,并制定帮扶方案和措施。
经过几年的努力,今年10月份,我们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圆满接受了国家脱贫攻坚和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检查验收,做到了零问题反馈。
兴产业走上致富路
11月25日,入村走访时我路过脱贫户李大鹏家时,李大鹏正准备到村部找我们商量明年养殖龙虾的事情。“徐书记,碰见你们太好了,我想咨询下明年能不能扩大龙虾的养殖面积?我需要准备什么?”见到我们扶贫工作队的人都在,李大鹏停了下来打开家门,邀请我们进屋坐一会儿。
李大鹏儿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庭生活困难,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在考察加大村里产业项目过程中,我得知养殖龙虾和青蛙项目,每亩田年净收益可达4万元左右,是个投资小见效快的好项目,可帮助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
我就向李大鹏介绍了这个项目,又带他去周边村镇的龙虾养殖基地考察情况。于是李大鹏决定承包本村的20亩洼地养殖龙虾,经过近两年的打拼,李大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挣过这么多钱。这都要感谢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李大鹏感慨地对我说,他要把低保待遇主动退掉,让更困难的村民享受,还要把养殖经验传给村里低收入的人,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目前我们和谐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已初具规模,有1500亩的大蒜和西瓜种植面积,年收益500万元左右;和利辛县强英鸭业合作建立8个养鸭大棚,年出栏80万只,净收益160万元左右;63亩的龙虾和青蛙养殖基地,每亩田年净收益可达4万元左右,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我刚来时的13%降至现在的0.002%。
走访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被勤劳善良的村民感动,我发自内心地想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眼下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要再接再厉,不负使命,努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徐军/叙述 记者 李锦文/整理)
人物小记
徐军,利辛县环保局环境环保 监测站负责人,2014 年底任利辛县 孙庙乡和谐村扶贫工作队长。六年 来,他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践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 范作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在扶贫 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