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载风雨兼程,二十七载砥砺奋进。
1993年,亳州经济开发区破茧而出,正式成立;2019年1月,亳州经济开发区迎来发展的又一次飞跃,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省级高新区。27年来,亳州高新区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产业特色逐步凸显、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已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前沿阵地,并打造了高质量发展的“高新速度”和“高新样本”。目前,亳州高新区已发展成为亳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站在新的起点,亳州高新区正不断奋进,努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最前列迈进。
在亳州市盛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正在车间忙碌
产业集群 彰显“高新精神”
数据,是发展的最好例证。
2019年,在市统计局公布的涉及高新区的1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居全市第1位的有4项、前3位的有13项。2019年,亳州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6亿元,同比增长11.4%;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
透过以上几组数据,我们或许可以窥探到亳州高新区经济稳健飞速发展的身影。
今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迟滞了开工复产步伐,但是亳州高新区发展的脚步依然迈得坚定有力。
2020年上半年,在市统计局公布的涉及亳州高新区的1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居全市第1位的有10项、前3位的有14项。今年上半年,亳州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1亿元,同比增长3.8%;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01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3家、上市企业1家。
这一切得益于亳州高新区人团结拼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高新精神”。
近年来,亳州高新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战略目标,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形成了以现代中药为主导,以特色食品、商贸物流等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中药特色资源优势,亳州高新区以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平台,聚集了一批以九方制药、誉隆亚东、东方帝维生物、中国中药天祥药业、安徽冯了性中药饮片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逐渐形成集中药种植、加工、贸易、医疗保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中药全产业链。
其中,九方制药研发的牡荆素填补了安徽省制药史上无中药一类新药的空白,被列为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金芙蓉药业植物胶囊加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邵氏华艾生物医疗纳米刀肿瘤治疗系统荣获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优秀奖及安徽赛区成长组二等奖。创新性探索集研、产、销、资本等于一体的闭链式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了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委托研发基地、以宝龙药业为代表的委托生产基地和以太阳升医药集团为代表的持有人平台。
依托亳州丰富的农产品和药食同源中药材资源优势,亳州高新区重点打造集健康养生食品生产、新型饮品生产、果蔬加工、花果茶等为一体的特色食品产业体系。康仕嘉食品在国内首创以白果、玉竹、桔梗、黄精、天麻等药食同源中药材生产果蔬脆片,与新西兰、韩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知名食品销售企业开展出口合作,成为省内首批5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之一,获批“同线同标同质”企业。本草怡堂及药知源花茶积极探索OEM代加工模式,先后与仁和药业、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蒸妙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产值规模迅速提升。
高新“智”造 走向世界舞台
12月2日一大早,在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病毒检测室,工作人员在更衣室内对手部和面部进行全面清洁后,换上包裹全身的无菌服,戴上口罩,进入检测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翻开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目录,记者看到,一个个拗口的名词赫然在列。身为一家业内知名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安徽东方帝维于2010年落户亳州高新区。其中,一期投资达3.5亿元,生产车间、成品冷冻冷藏库、研发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凭借超1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这里成了国内同行中单厂建筑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目前,我们公司取得4个国家级三类新兽药,其中3个产品均已产业化生产,另外,公司又立项研发了10个新产品,其中已投入临床实验的有4个。公司生产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和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耐热保护剂以上3种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同比前2年增长300%。”安徽东方帝维财务总监仵鑫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我们是科技型企业,对研发有着很高的要求,研发投入较高、人才缺口较大,政府一直在这两个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
寒冬已至,虽然室外寒气逼人,但在亳州市盛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有的负责切药,有的实施清洗,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劲十足。不多会儿,一盒盒包装精美的中药饮片正式包装完毕,准备发往世界各地。
“最近我们企业已经进入年底的攻坚时刻,订单量激增,对超额完成今年的营收计划,我们信心满满。”亳州市盛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副总黄思照告诉记者,公司年产各类高质量中药饮片5000余吨,主要出口到韩国、英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自2008年至今,该公司已连续11年跻身我国饮片行业出口前十强。2018年,该公司营业收入1.3亿元,2019年,达到1.6亿元,增幅为18%;2019年公司出口1亿元,2020年1至9月份出口已达到7300万元,预计今年出口营业额将增至1.5亿元,增幅高达33.33%,营收总额将达到2.5亿元。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亳州高新区坚持把推动高新企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壮大区域经济的主攻方向,明晰思路抓产业、培育梯队促发展、优化服务强保障。一批又一批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崭露头角,更多的高新“智”造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大舞台。
创新业态 激发园区活力
近年来,亳州高新区围绕现代中药产业布局,积极构建了以中药材现货交易为主,集仓储、物流、质检等于一体的商贸配套服务体系,培育了“互联网+”“大数据+”交易新业态。
位于亳州高新区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一家经国家四部委认定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致力于为广大药商药企提供线上交易、在线支付、物流仓储、第三方质检、运输配送、中药材溯源等全供应链服务,目前其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和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
同样位于亳州高新区的中国·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拥有12万平方米神农谷智慧药市、中药材类大宗电子交易平台和中药材电商平台,探索并形成了“电子交易平台+中药材+仓储物流+质量检测+金融服务+产业配套”全新商业模式,目前该中心成为了全国首家大宗中药材现货交易平台。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亳州高新区积极链接高端创新资源,园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亳州高新区拥有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2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工程研究中心2家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
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是全国唯一一家中药材专业检验检测技术机构,集中药材产品质量检测、检测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技术服务、质量预警等功能于一体,检验能力覆盖中药材85%以上品种,与国内外同行实现检验结果互认。
亳州学院作为园区重要创新供给源头,积极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注重产教融合,设有8个产业化研究所,与九方制药等本地知名企业合作建立71个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园区多家企业还积极探索与药明康德、安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知名企业、高校院所在技术研发、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2019年,全区共申请专利595件,同比增长51.4%,其中发明专利125件,实用新型专利448件;专利授权430件,是2018年的3.4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79件。
承接转移 实现跨越赶超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努力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新时期国家战略为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安徽提出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快推进皖北振兴。亳州高新区抢抓被列入省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机遇,率先融入区域开放协同发展格局,积极与高水平园区合作共建,最大限度地汇聚和利用创新资源与要素,吸引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落地转化,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发展,引领带动全市实现跨越赶超。
同时,亳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的核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政策创新和机制改革的先行区”发展定位,聚焦长三角、紧盯产业链,在上海成立长三角招商分局,开展精准招商。2019年以来,与宝龙药业、雷允上药业等30余家长三角区域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共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255.9亿元。广泛对接长三角苏沪浙区域,开展园区合作。2019年以来,已与上海月浦工业园区、浙江金华经开区、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等9家园区签署《园区共建合作协议书》。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苏州雷允上集团收购安徽誉隆亚东药业公司,成为我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典型案例。
“十四五”规划期间,亳州高新区作为亳州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主阵地,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全力抓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奋力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实现“千亿级”园区发展目标贡献高新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