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记者从“美好涡阳‘十三五’成就巡礼”三农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涡阳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定向好,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切实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以上,全县粮食总产量从2015年的174.5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99.5万吨,增长14%;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达到45.5万亩,增长6.5万亩。肉蛋奶等品种丰富、供应充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农村改革稳妥推进。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在全县329个村开展“三变”改革;以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成果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清理,累计清理集体土地和水面17200亩、林业用地9600亩。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已累计发放贷款2.5万户,金额22亿元,居全省第一,增加了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常态化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技能培训32782人次,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获评优秀等次。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184户110435人已全部脱贫,2019年顺利实现“县摘帽”,7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连续四年获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的等次,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720元,增长到2020年的949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9115元,增长到2020年的14421元。
农业产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探索践行二产主导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五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97.2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199.6万千瓦;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农业产业联合体16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8%;累计流转土地120.95万亩,较2015年增加29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达到1.09万家,是2015年的2.2倍,其中国家和省级示范合作社24家、示范家庭农场28家。202家新型经营主体“触电上网”,年均农产品上行10亿元以上。
农业品牌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耕细作“六个一”工程,整县推进专用品牌粮食订单生产,专用品牌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成为全省强筋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种植第一县。温氏集团、鹏欣集团、牧原集团、正邦集团四个“双百万工程”项目加快推进,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累计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三品一标”产品142个,义门苔干入选安徽省首批绿色食品50强,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农村人居环境焕发新面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20个集镇建成区整治,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54个,完成农村改厕8.95万户,51个村完成整村推进“厕所革命”,2500个自然村完成环境整治。累计投入8.94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累计投入26.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678公里,改造危桥236座,在皖北率先实现城镇、镇村公交一体化全覆盖。加大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建成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64个、农民文化广场63个。全面推进“千庄千树”工程,累计完成造林12.1万亩,新建农田林网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2%、提高5.4个百分点,创建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48个。
作者:任雷 李心强 茹金水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