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利辛:金鸡一唱千门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刊发媒体:人民网

刊发日期:11月30日

主要内容:介绍我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资源充分循环利用,为生态增值、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独特扶贫产业模式。

报道称,“变废为宝”是生态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打通农林牧渔等多模块间的整体生态链,打造新型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记者在利辛县找到了答案。

在利辛县城北镇金鸡产业扶贫基地,工人们正在清洗鸡蛋逐个装盒。现代化的鸡舍管理、整洁干净的绿化设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发展现代农业要有工业化思维,采用标准化的设备与管理,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的鸡舍全部使用了自动温湿调控、自动采食、自动饮水、自动集蛋、自动清粪五大全自动化系统。”金鸡扶贫项目负责人徐健介绍,该基地由北京一家龙头企业负责运营,以蛋鸡养殖为主,共占地846亩。

报道称,整个基地分为青年鸡区、蛋鸡区、饲料厂、蛋品周转库、有机肥厂和其他辅助配套用房,目前边使用边建设,项目最终可形成“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报道还称,按照规划,整个金鸡扶贫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加工10万吨饲料可收购当地玉米8万吨(约10万亩),年产172.8万只绿色母鸡、42000万枚合格包装壳蛋,加上蛋制品深加工和休闲食品,年销售收入将达3亿元以上,综合税收可达1000万元。并且,通过资产收益、直接就业、关联产业间接带动等,基地也可带动9000人脱贫。

“这种现代养殖农业项目,带动了养殖业、经济作物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徐健坦言。

该报道由人民网记者李源采写。 (记者 武景 整理)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