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2020年11月份“亳州好人”揭晓,他们分别是:见义勇为好人李健、 敬业奉献好人杨磊、 敬业奉献好人李松涛、孝老爱亲好人徐慧英。
见义勇为好人李健:年过六旬保安勇救落水儿童
李健, 1957年4月生,中共党员,利辛县城关镇人。
2020年1月21日,利辛六中保安李健下班回家,行至向阳路中学操场南端阜蒙河畔,突然发现阜蒙河离岸几米远的深水中,有一名落水儿童在挣扎,他急忙大声呼救,并极速奔至岸边,同时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跑到岸边,李健纵身跳入水中,游到儿童身边,抓住儿童就往回游。当时是寒冬腊月,李健衣服都没来得及脱,返程时厚重的棉衣被水浸透,加上孩子,身体越来越重。面对危险,李健并没有被吓倒,他用当年参军强训时武装泅渡的方法,双手托起孩子,拼命地向岸边游去。可陡直的石砌岸墙让他不能立脚,他只有一手抓着孩子,一手抠着石缝,不停地呼救着、坚持着。过了一会,恰巧一中年男子经过,听到呼救声急忙跑过来,救起了儿童和李健。
被救的儿童今年5岁,当晚,孩子家长找到了李健表示感谢,李健说:“我是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当有人问起他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李健淡淡地说,他当时没有多想,只想着救人,眼睁睁看着孩子在水中挣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孩子救上来!
李健,1974年12月入伍, 1978年3月入党,1980年1月退役。他说幸亏有部队军事训练打下的底子,不然60多岁的人了,哪还有本事把孩子救上来。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魏小红点评:
腊月寒冬冰刺骨,儿童落水挺身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牺牲精神。练兵千日,用兵一时,“武装”泅渡,彰显了中国老兵的坚强意志、高贵品质。李健,好样的!
敬业奉献好人杨磊:基层破案“神探”一线“拼命三郎”
杨磊,中共党员,2001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蒙城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城关责任区刑警队指导员,二级警督警衔。
杨磊同志多年奋战在刑侦一线,先后破获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操纵聋哑人盗窃、抢劫案”“魏某、刘某等人贩卖毒品案”“5.11涉黑集团系列犯罪案件”“11.09涉黑恶集团犯罪案件”等案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钦佩和群众的赞誉。十九年从警生涯,让杨磊从一个满腔热血的青涩新警,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侦探”,共参与侦办各类刑事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人。
2018年10月,杨磊作为亳州市公安局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审讯专家组的成员,充分发挥审讯专家特长,像一只高速运转的陀螺,昼夜奋战。他沉着冷静,意志顽强,善于多角度的审讯策略,通过他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多起涉黑涉恶案件不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获得丰硕战果。
带病坚持工作的杨磊累倒在岗位上,连续三次成功的脑颅手术,才把命悬一线的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脱离生命危险后,他又主动投身到党员入社区抗疫工作中。现在的他积极重返刑侦岗位负责反电诈工作,在他的带动下,该项工作又走在了全市前列。杨磊先后荣获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2016年被亳州市公安局评为“严格公正执法之星”“百日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2月被安徽省公安厅命名为“忠诚卫士”。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徐玉松点评:
正义利剑战邪恶,锋芒出鞘敌胆寒。作为人民警察,在和平年代找准了前进方向,为人民守护安宁;作为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舍小家保大家。你用热血铸就金色盾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
敬业奉献好人李松涛:“拐杖书记”勇挑脱贫攻坚“大梁”
李松涛,亳州市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涡阳县涡南镇董楼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2018年3月29日,作为亳州市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李松涛被选派到涡阳县涡南镇董楼村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李松涛任职以来,坚持吃住在村,稳步推进脱贫。2018年11月份,在走访途中,李松涛右腿不慎摔伤,但仍拄拐坚持工作,被贫困户亲切地称为“拐杖书记”。驻村三年来,在发展好温室养殖、中药材种植等扶贫产业基础上,李松涛忙前跑后协调两个扶贫项目落户董楼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万多元。
贫困户董玉勤,三级肢体残疾,妻子双目失明,儿子为二级精神残疾。李松涛为他谋划养羊脱贫路,请农综站的技术人员为他提供技术指导,为方便董玉勤生产劳动,李松涛自掏腰包为他两次购置拐杖;为了贫困户王朋种的8亩葡萄,李松涛专门向农业专家请教,指导王朋种植晚熟品种,实行错季经营;董萱萱经鉴定为一级肢体残疾,根据董萱萱的实际情况,李松涛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董萱萱开网店提供前期经费赞助和技术指导,通过网络接触外面的世界,董萱萱躺在家里也能用手机运营网店。
扶贫要扶智,群众不仅腰包要鼓起来,脑袋更要富起来。李松涛积极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董楼村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向贫困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教育贫困户树立自立自强意识。他还积极开展董楼好人评选活动,先后表彰了61名好人代表,并在植树节为“好人”种“好人”树。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徐玉松点评:
你是“拐杖书记”,用产业和文化两根拐杖助力脱贫攻坚;你是共产党员,把人民扛在肩上,自己俯首躬行;你是人民的樵夫,脚踏泥泞四处奔走,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心中,生长希望、未来。
孝老爱亲好人徐慧英:三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哥哥
徐慧英,女,1969年10月生,蒙城县三义镇河沟社区居民。
徐慧英兄妹二人,哥哥徐保中先天性瘫痪,从小生活无法自理。徐慧英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着周边亲戚朋友的帮助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打徐慧英记事起,就知道需要为母亲分担家务、照顾哥哥。徐慧英自己放弃上学的机会,却让母亲送哥哥去上学,并主动帮忙母亲分担家务,承担起接送哥哥上下学的任务。
到了适婚的年龄,徐慧英为了照顾哥哥,一直拖着。后来,更是说,“如果结婚,我妈和哥哥,我都不放弃。”忠厚老实的王洪章,被徐慧英的善良所打动,不顾家人反对,选择入赘,与她共同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母亲去世后,徐保中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徐慧英、王洪章的头上。他们始终将徐保中照顾得非常好。
徐保中下半身瘫痪,手指却活动自如,他喜欢绣十字绣,徐慧英就给他买,绣好还给他送外面装裱起来;徐保中喜欢写字看书,徐慧英也在每次出去的时候给他带回来报纸书本等;近几年大家都用起智能机,徐慧英自己用着老年机,省着钱也给哥哥买了智能机,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直到现在,她把哥哥照顾的特别好,身体倍棒。徐慧英三十年如一日照顾长兄的平凡举动,深受邻里称赞。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魏小红点评:
三十载照顾瘫痪哥哥,她是了不起的亲情守护者,漫长岁月中,面对疾病的考验和琐碎的日常,她以兄妹之情奏响生命的坚强之音,从不屈服、决不放弃。质朴的她,演绎了一段亲情佳话,也为新时代的乡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