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2019年底,我市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分别较2015年下降19.2%、8.8%,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十三五"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坚持高位全力推进,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坚持书记、市长、分管市长直接调度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根据重点时段每小时空气质量数据,及时会商,精准治污,按“时”管控,以时保天,以天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
加强网格精细管理。我市将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划分为9个大网格、73个中型网格、441个基础网格,9大网格和个别重点中型网格均有市厅级领导干部包保,其中7名为市委常委。建立网格员每日巡查、20分钟应急到岗、疑难问题上报、发现问题即时交办机制,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通过手机APP对网格辖区内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管控,及时发现问题,依照《大气污染防治“九查九做”表》定点清除“病灶”。实行突出问题“一次双向交办,二次移交市委督查考核办,三次移交市纪委,加强跟踪问效”。
开展精准有效治理。我市加强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措施落实,强化330余家建筑工地、道路管网施工现场、38家混凝土搅拌站日常监管,完成187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建筑施工工地视频监控安装联网工作。摸排涉VOCs企业292余家,储罐701个,立案查处9家。整治木材加工企业479家。提升餐饮单位油烟净化效果。完成中药材加工企业烟粉尘治理140余家。实施道路深度保洁,科学实施道路洒水、冲洗、雾炮作业,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主干道清洁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实行全年禁烧、全面禁烧,严查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连续两年完成“卫星火点数不进入全省前八名”目标。
截至12月13日,我市PM2.5平均浓度46.1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比下降18.5%,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根据《安徽省生态保护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要求,“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进一步提高”,截至12月13日我市今年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13.6个百分点,已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