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这一年】致敬每一位“拼过命”的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沿着时间轨迹回望这一年,从年初到年末,发生了很多事情: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复学,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桩每件都足以铭记!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作为历史的记录者,这一年,亳州晚报肩负使命,积极发挥党报的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为抗击疫情鼓劲、为复工复产助力、为脱贫奔小康喝彩……记录下亳州坚实的发展脚印!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亳州晚报记者不惧考验,深入一线采访全市各界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开设的“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栏目,在疫情期间累计发稿800余篇。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复苏”成为关键词,我们先后开设了“一线纪事——复苏就在身边”、“复学进行时”、“追回春光夺双胜”、“脱贫攻坚‘疫’线同行”、“公筷公勺新食尚”等栏目,关注市民身边的复产、复市、复业、复学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报道我市一手抓抗疫一手抓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倡导文明就餐、健康的卫生习惯。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行动”、“我为脱贫带货”、“决胜脱贫看今朝——我的扶贫周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故事”、“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我叫‘小康’,我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这些栏目贯穿全年,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全市人民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奔小康奋斗之路。

这一年,我们牢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暖冬微心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暖新闻”、“厚德亳州 好人好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身边”、“中秋·国庆·家国情”、“创建文明城市曝光台”等一系列栏目,弘扬主旋律,唱响家国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用这些重要栏目来进行盘点,挥别风雨兼程的2020年,迎接充满希望的2021年……

关键词 “战疫”

致敬每一位“拼过命”的人

2020年,记忆从春节开始深刻。这是一个特别的新年;这是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迅速在亳州大地打响。本报记者奔赴抗疫一线,用镜头与手中的笔记录下了一个个动人故事。

致敬!逆向而行的“白衣战士”

自2月3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起,亳州晚报相继推出了“新春战‘疫’”、“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栏目,全体记者奔赴一线,挖掘了许多在抗疫一线的先进人物事迹。

涡阳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护士长刘伟兰1月30日接到任务负责涡阳县确诊新冠患者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刚开始工作时,她连续忙了30个小时才有时间睡觉,现在依然平均两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亳州市人民医院保健科护士长陈琳一直奋斗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协调物品、人员,联系各相关部门,她一天要打六七十个电话,但不曾给家人打过一个;亳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工作人员蒋小芳连续工作10个小时后,身体终于承受不住,晕倒在了操作台上……在这场战役中,有很多医护人员在年夜饭饭桌上、在和家人团聚的过程中紧急赶回医院,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

一篇篇来自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报道通过报纸、新媒体发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网友在本报微信公众号留言,为医护人员加油打气,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感动。

感动!“平凡力量”的勇敢与温情

除了医护人员,还有社区干部、退伍老兵、公安民警、主动来到抗疫一线服务群众的志愿者及我们身边的普通群众,《“亳州好人”投身战“疫”》、《在京亳州老乡为家乡捐赠近3万只口罩》、《1200多名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男孩拿压岁钱买口罩送民警》……记者走近不同群体,也记录下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温暖一幕。在“新春战‘疫’”和“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栏目中,本报累计采写编发有关疫情的稿件约800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旗高高飘扬!2月7日,本报推出了“一线纪事—‘战疫’先锋”栏目,聚焦奋战在我市疫情防控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记录他们的感人事迹。

谯城区华佗镇邢阁村王店子自然村村干部、党员王全生,在疫情期间顾全大局,简办母亲丧事,带头树新风;党员刘浩推迟婚期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并拿出酒席钱购买防疫物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一个个普通党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汇聚起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磅礴伟力。

感谢!荣誉背后的坚守与奉献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各级干部职工挺身而出、日夜作战,人民群众主动配合、日夜参战,记者们也亲历了战“疫”一线的生死时速,记录着亳州战“疫”力量的勇敢、坚定和感动。

在这场战疫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的先进人物,如张孝飞、闫芳芳、师庄捷等,受到了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表彰,作为记录者的本报一线女记者李锦文、刘景侠、汝平等也被市妇联评为“亳州市最美抗疫新闻人”,本报记者李鹏获得了“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荣誉背后,是争分夺秒的坚持,是默默地奉献,是责任与担当。感谢每一位为抗疫努力过的你们。在这场战役中,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份坚守、每一份温情与每一份努力都会为抗击疫情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