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用血紧张的时刻,在无偿献血车上能看到他献血的身影;在义诊的活动中,他总是用专业的技术、耐心的语气为市民解疑答惑;面对白血病患儿,他毫不犹豫地捐献造血干细胞,给患者带去生命的曙光。身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一名医生,王德志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无偿献血,为生命加油
“现在正是血液库存紧缺的时候,很多病人都在等待新鲜血液治病,希望大家都能挽起袖子献出一份爱心,请相信在正规献血点的正规献血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两周前,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王德志在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应急救助培训时,向学生们发出了无偿献血的号召。
“我曾是一名医学生,我深知新鲜血液在救治病人时的重要性,所以我从大学时候就开始参与献血。”王德志说,2005年在上大学期间,他怀着好奇的心情,登上献血车。了解到献血是爱心奉献的行为,能够使患者解除病痛甚至挽救其生命,而且无偿献血能够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
经过一系列的体检、检查、采集等程序,王德志顺利地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此后,每年两次的无偿献血成为他的必修课。
15年来,王德志累计捐献血小板70个治疗量,捐献全血3000毫升,合成献血85次,总量共计17000毫升。2014年底,亳州遭遇大雪天气,导致献血量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恶劣天气导致的意外伤害增多,临床用血量居高不下,在王德志牵头努力下,亳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
截至目前,该协会共有6个志愿服务团队,200多名骨干志愿者,累计参与志愿服务8000余人次、时长100000余小时,连续三年获评亳州市红十字先进单位,2018年获得“感动药都”志愿服务典型,同年获得安徽省“月评十佳”志愿服务典型。
捐献骨髓,为生命接力
2011年5月6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安徽分库亳州工作站成立。
得知这一消息后,王德志特意向单位请假,一大早来到活动现场,第一个在捐献同意书上签字。2012年9月28日,他突然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一名患儿与他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王德志欣然同意,经过高分辨率检查及体检之后,他的身体各项指标均符合捐献要求。
当年12月4日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经过4小时的采集后,王德志成功捐献100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晚,捐献的“生命种子”被送到上海,输注到患儿体内,给这个年仅9岁的土家族白血病患儿带去了生命的曙光。
自从加入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后,近十年间,王德志共参与救护培训班百余次、广场宣传活动200余次,宣传培训受益50000余人次。
守护心灵,为生命护航
2020年疫情期间,王德志在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后,还来到抗疫一线参与志愿服务,通过网络组织志愿者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在这期间,只要有时间,王德志都会到市区魏武广场献血屋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活动,指导市民填写表格、测体温、发放纪念品、做好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等,全力配合市中心血站顺利完成支援湖北血液保障工作。
“我除了是一名红十字会的志愿者,还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在平时志愿服务时经常会接受市民心理咨询的义诊。”王德志说,因现在生活节奏快、生活工作压力大,心理问题成为很多人的困扰,因此只要有机会他都会普及一些调节心理压力、缓解焦虑心态的方法,免费接受市民的问诊。
王德志介绍,自己目前已经签下了遗体、角膜和器官捐献书,希望能够把爱一直延续下去。“都说医者仁心,可是我坚信每个人都是心怀善意和美好的,身为志愿者我想尽己所能传递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