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0分!亳州干得漂亮…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市民政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对全市三县一区2020年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等进行绩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评估总体评分为90.43分,整体表现较好。

综合本次评估结果,当前我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工作成效明显。提高救助标准,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从去年7月起,我市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628元每人每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817元每人每月,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截止12月底,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0.5亿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1.78亿元、孤儿保障金5896万元、临时救助金1707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753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761万元。12月份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4548户237315人、特困人员28170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163人。

优化审核程序,将低保、特困人员审核确认权全面下放。2020年6月在全市全面实施社会救助联审联批机制,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全面实行网上审核审批。目前,我市全面实现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业务网上审核审批,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建立备用金制度,完善临时救助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各县区已累计预拨临时救助备用金242万元,乡镇(街道)使用备用金累计开展临时救助893人次,支出133万元。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截止12月底,共向低保、五保、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临时价格补贴223.307万人次、9673.4万元。

(通讯员:段礼峰 记者:武景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