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秋冬季第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告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日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了长三角区域2020年10-12月份4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10—12月份,亳州市PM2.5平均浓度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降幅排名第九,全省降幅排名第一,浓度在皖北六市最低,其中12月份单月降幅长三角区域城市排名第一,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020年第四季度PM2.5平均浓度64微克/立方米的控制目标任务(全省9个市未完成),空气质量改善明显,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综合施策科学精准治污。

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我市不断强化网格管理,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制定,7名市委常委、10名厅级干部包保重点网格,10个市直及60个区直单位一把手包保中型网格,按照谁包保谁负责,分工分级负责、各负其责的原则,协调调动2000余名干部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一线开展问题排查治污。

强力推进白术中药材初加工污染治理。转变白术传统生产方式,共推广新型燃气烘干脱须设备547台,淘汰传统生物质土炕4800余个,解决过去烟熏火燎、四处冒烟污染问题,减少颗粒物排放500-800吨,其中减少PM2.5排放量31-64吨,消除了秋冬季一个重要污染源。

深入推进柴油车深度治理。实施城区及周边乡镇柴油车深度治理,共治理重中型柴油车770辆、柴油校车189台,非道路移动机械261辆、农用机械14000余辆,使城区PM、NOx分别减排约54吨、900吨。

开展城区深度保洁。购置电动洒水、冲洗三轮车600余台,开展小区、辅路、小街背巷、城乡结合部深度保洁,在气象适宜时段,实施“水洗亳州”集中行动。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力促进了空气质量改善,也让我市秋冬季第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