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住亳省人大代表为乡村振兴建言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养老服务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如何变成美好现实?省两会期间,我市的省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推进乡村振兴,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省人大代表孙惠芳认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打造安全放心的品牌农产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电子商务等,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要想富,先修路。省人大代表朱晓丽建议,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科学编制农村道路建设规划,把农村道路与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衔接,与国省干道规划相结合,优先建设改造断头路、联网路、旅游路、产业路,补齐农村道路建设短板。严把道路建设“设计、招标、标准、程序、材料”等关键环节,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建立以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拓宽农村道路建设资金来源。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省人大代表,张勤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解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资难问题,确保受灾困难时期不抽贷、不断贷。

“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种地、科学种地水平,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农事托管工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解决“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省人大代表孙伟亮说。

省人大代表刘超建议,要制定出台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设立地标产品产业化专项资金,对地标产品产业化实施项目扶持,促进地标农产品产业全面振兴。强化种养源头管理,确保地标产品质量,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在地标产品品牌建设上,将“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网络带动、平台推广、依法保护”作为做强地标品牌的重要举措,维护好地标品牌声誉,不断提升地标农产品的知名度,助力乡村实现高质量振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