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田:喜气洋洋迎新春 脱贫之花开满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1年第5周

这周迎来了立春节气,天气逐渐暖和起来,路边的柳枝抽出新芽,散发着早春的气息。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过年的物品,热闹欢乐的景象让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现在,我所在的涡阳县高炉镇大刘村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这周我和扶贫工作队的成员加大了走访力度,了解他们如何过春节,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

战胜贫困追逐梦想

2月2日,我和扶贫工作队成员来到脱贫户郭自臣家中,刚进门就看到他的孙女郭梦梦正在给屋子大扫除准备迎接新年。看到我们来,郭梦梦连忙邀请我们进屋坐,喝一口热茶,干净敞亮的屋子让人感觉很舒适。

刚认识郭自臣一家时,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和现在完全不同。当时,郭自臣家中老两口都80多岁,儿子有智力障碍,孙女郭梦梦高中毕业后准备外出打工。得知情况后,我们经常入户和郭梦梦谈心,鼓励郭梦梦在家就业方便照顾家庭,或者继续读书提升学历。

后来郭梦梦通过自考取得了大专学历,又考取了教师资格证。经过努力,2019年顺利考上入编教师,现在在涡南镇中心校学区上班,一家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生活态度也更加乐观。

我一直认为,对于农村的贫困家庭来说,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读书是改变农村贫困孩子命运的最好方法。扶贫以来,我们一直在关注家庭中有子女读书的贫困户,帮助他们争取和落实教育结对资助措施,郭梦梦就是他们中的代表之一。

韩志田(中)到脱贫户家中走访

脱贫不忘报答党恩

年底了村里各项工作都很忙碌,中午我们结束走访回到村部后,看到村里的扶贫信息员贺龙还在电脑前忙碌着。我问他怎么还不回家,他说中午不打算回去了,想抓紧把手里的信息全部录入电脑。

我至今仍记得贺龙来应聘扶贫信息员时说的话,当面试官问他为何要应聘这个岗位时,他说:“因为我家曾经是贫困户,得到政策的支持才得以脱贫,所以我想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报答帮助我们的人,报答党和政府。”

贺龙是一名90后小伙子,家里有3口人,经济主要来源是父母务农。2015年还在上学的他,刻苦学习,努力上进,因母亲体弱劳动能力有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逐步核实,2015年他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帮扶,他家中享受了雨露计划、温氏分红、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住房也从潮湿的泥土房也变成了敞亮的小楼房。2017年,他们光荣脱贫。

2018年初,得知上级要为全县78个贫困村,每村配一名扶贫信息员时,贺龙立马回到村里应聘。为了能及时把贫困户信息录入国扶系统,加班加点工作成为他的日常状态。

“快过年了,我想把村里的扶贫信息都记录清楚,不然过年心里都不踏实。”贺龙说,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党和政府曾经帮过他,他现在有能力了就要全心全意地去回馈,让更多人感受到政策好。

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月3日中午,我和工作队的同志来到村里的凤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2019年投资120万建双孢菇大棚,每年给村集体收益55440元,受益贫困户43户,受益资金44320元。

春节快到了,正是菌菇销售的旺季,大棚里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不少脱贫户在这里务工增加收入。进入大棚时,正巧遇到脱贫户周素平。周素平见到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表示现在家里不忙就来大棚务工了,每天能有50元左右的收入,自己很满足。

听合作社负责人说,蘑菇产业潜力巨大还需要扩大发展时,我们和村干部商量,想下步再流转30亩土地,增加蘑菇大棚数量,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发展。我们深知,要想摆脱贫困,让村民致富脱贫,产业发展是首选。

致富脱贫了,文化生活要丰富。大刘村下辖11个自然村,人口多,面积大,虽然村里也建设了文化广场,但依然难以满足全村群众的需求。为了满足和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如今大刘村每个自然村都建成了一个文化广场,群众在自家门口就能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乐享幸福生活。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实现村村通,安装路灯实现庄庄亮化,建文化墙、植树造林、挑沟打塘,整治和提升人居环境。如今,我们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已经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好。

人物小记

韩志田,公安局副调研员,现任涡阳县高炉镇大刘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2017年参加帮扶工作以来,韩志田吃住在村严格落实上级各项惠及贫困户政策,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王红燕)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