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管理
一是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储备适量防疫物资。二是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所有员工熟悉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的责任分工、环境卫生、异常情况处置等工作要求。
二、店堂管理
一是加强通风换气,增加消毒频次。如使用中央空调,保证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二是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三次,重点部位做好消毒记录。可在电梯口、收银台、就餐区等处配备免洗手消毒液或其他手消毒设施。三是确保卫生间通风良好,洗手设备正常运行。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3次,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的消毒至少每两小时一次,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供水设施正常工作。四是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废弃口罩专设垃圾桶。每天对垃圾存放设施进行清洁消毒,餐厨垃圾处置应符合规定。
三、员工管理
一是店内配置红外线测温仪器,配有专人对员工进行测温、登记。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二是餐饮服务单位员工上岗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洗手消毒,时刻佩戴口罩。三是对直接操作冷链食品等高风险的从业人员要及时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四是员工一旦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疑似新冠肺炎典型症状,应及时上报、就诊并按规定隔离。
四、顾客管理
一是进店科学佩戴口罩,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二是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做好人工服务引导。三是对于聚餐顾客,餐饮服务单位应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积极推广分餐制。提倡每桌聚餐人数10人以下。
五、食材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严禁采购和制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二是原料供应商选择、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和加工用具的清洗消毒要符合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密切关注原料供应商所在地的疫情变化,如原料供应商有员工确诊,根据相关防控规定对已采购的食品原料封存待查。
六、冷链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有关要求,执行防控措施,不购买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海关追溯凭证的进口冷链食品。二是鼓励张贴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及追溯码。三是每日检查冷库冷柜设备,确保冷冻温度。四是对进口冷链食材内外包装、及储存场所要进行高频率消毒。搬运冷链食品时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及帽子。直接接触、切割进口冷链食品的,增加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水围裙。对处理冷链食品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接种新冠疫苗。
七、外卖管理
一是餐饮单位应按照许可核准的经营项目从事外卖供餐服务,供餐数量要与自身规模和供应能力相适应。二是外卖送餐要每天对保温箱、送餐车辆清洁消毒,严格外卖送餐人员疫情健康防护管理,为外卖人员提供口罩、消毒液等用品。
八、应急管理
若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立刻采取暂停营业、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在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消毒,经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营业。
记者:李锦文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