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乡村振兴加速度 “莓”好生活入画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春节临近,冬日的寒意还未退去,谯城区谯东镇大寺村青亭草莓园里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周边村民携家带口来到草莓大棚里,体验采摘游的乐趣。

大棚里,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子间点缀着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实,像一颗颗晶莹的玛瑙,草莓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当下,正是草莓采摘的旺季,草莓色泽靓丽、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咬一口甜多酸少、汁水肆意、口齿生香,吸引不少村民带着孩子前来采摘。

“种植草莓技术含量要求高,品种选择与定植、水肥管理、温湿度调节等都有严格标准,这样种出来的草莓色泽靓丽、个头大、产量高,才能卖出好价钱。”青亭草莓园负责人张汗青一边向游客推荐草莓,一边这样告诉记者。

张汗青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有回家创业的想法,但遭到家里父母的极力反对。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汗青第一次见到大棚草莓,并且品尝到正宗的红颜草莓,当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2018年,在当地优惠政策支持和家属的鼓励下,张汗青决定尝试种植草莓。但是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一开始没有充分掌握种植草莓的技术,没有实行精细化的操作管理,土壤有机物匮乏,土壤板结,长出的草莓品质较差,一点也卖不上价钱。

经历了严重的挫折、打击以及质疑,张汗青一度产生了想放弃的念头。但是,他仍然坚持。为了种出好草莓,张汗青经常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谯东镇的农综站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指导,建议全程使用有机肥种植,把鸡粪、羊粪等作为底肥,在草莓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用,使用水肥一体化,冲施自己沤制的有细菌氨基酸的水溶肥,彻底解决了前期出现的土壤板结的症状,并且草莓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针对草莓园出现的病虫害等问题,张汗青与镇农综站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再加上精细化的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张汗青的草莓园渐渐繁盛起来了。

2019年秋季,张汗青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流转土地20多亩,从外地引进优质草莓品种,建起了9栋草莓大棚,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业。草莓投产后,一般从每年11月份一直采摘到来年的5月份,主要通过线下采摘、线上外卖的方式进行销售。现在,张汗青每年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他说,他要把绿色生态草莓基地做得更大更强,让小小草莓种出更大财富,带动更多的当地群众发家致富。

张汗青满怀憧憬地告诉记者,“种植草莓的成功经历给了我机会和信心,下一步我打算再流转十几亩土地,把我的草莓园打造成绿色果蔬产业园。我相信前景会更加美好。”

近年来,谯东镇以全面脱贫攻坚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果蔬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发挥致富带头人引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示范作用,促进土地增产、农民增收,为带领当地广大群众实现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方文明

记者:路振杰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奚婷)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