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楼村位于谯城区张店乡北部,距离集镇超过5公里路程,包河环绕村子西侧,成为村民进出的一道障碍。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再加上种植结构传统单一,岳楼村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
而现在,家家户户种中药,特色产业富荷包,中药材成了岳楼村脱贫致富的法宝。2014年,岳楼村建档立卡166户268人,贫困发生率7.7%,村集体收入为零。2020年,岳楼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高标准脱贫,全村中药材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岳楼村党群服务中心新貌
岳楼村村民正在翻动中药材
岳楼村包河两岸风光
变化一 从“上访村”到“五星村”
2018年之前,岳楼村给人的印象还是贫穷落后的“上访村”,村干部做得越多,村民越不信任,干群矛盾十分尖锐。短短两年,从“上访村”到“五星村”,让人不禁好奇,这180度转变的背后,岳楼村到底经历了什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岳楼村上访问题由来已久。岳楼村是由原岳楼村和支寨村合并而来,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历史遗留问题繁多,村“两委”党员干部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低、工作能力差,不能及时有效处理问题,导致村民怨声载道。长期以来,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矛盾重重,经常出现打架斗殴和信访问题。
2018年,谯城区文化馆干部张文溢担任岳楼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党组织、凝聚战斗力,摘下“上访村”的帽子。
当年,正值岳楼村“两委”换届,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岳楼村重新修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多年未曾扩充过的村“两委”班子,集中吸纳4名年轻干部,村里还发展了17名新党员,为党组织提供了新鲜血液。目前,岳楼村“两委”共有村干部8人,班子力量日益壮大,班子结构日趋合理,村党组织重焕生机。
搭好班子唱好戏。2018年开始,岳楼村新“两委”班子从着力化解上访问题入手,针对村内难以协调的矛盾进行打包处理。村干部通过召开党员专题党课、矛盾双方协调会、班子研判会等,邀请矛盾双方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村民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村干部处理问题不偏不倚,积压多年的村内矛盾一件件得到解决,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矛盾化解以后,村‘两委’的威信大大提高,村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村干部。”张文溢说,这两年,岳楼村基本上没有出现上访和打架斗殴的问题,村里的各项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
2020年,岳楼村荣获亳州市“五星级”党组织,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尤其是脱贫攻坚成效突出。
变化二 从小麦大豆到白术玄参
刚过完年,岳楼村的村民们就抢抓农时,纷纷下地干活儿,忙着人工除草和施药除草,个个都是行家里手的样子。“种植中药材,首先要解决杂草防治问题,一旦稍有松懈,杂草就有‘吃掉’中药材的可能,现在正是除草的黄金时间。”村民吴凤英种植中药材长达10年,对中药材的田间管理颇有心得,很多村民向她学习种植经验。
其实,岳楼村像吴凤英这样的老药农并不多,大部分村民是最近两年才开始种植中药材。以前,由于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种植品种传统单一等原因,岳楼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村民生活贫困。吴凤英等村民为了过上好日子,开始自发改变种植品种,慢慢尝试种植中药材,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1000亩左右。
可全村大多村民守着5000余亩土地,还是种植小麦大豆。为什么呢?驻村扶贫工作队调研发现,归根结底还是不敢种、不会种。
2018年,岳楼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共同谋划村子的发展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推广中药材种植是可行之路。“岳楼位于包河沿岸,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适合药材生长,咱亳州又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不用愁销路。”张文溢说,这些优势条件难能可贵,不好好利用那就太可惜了。
发展调子定了,没有村民的支持还是不行,如何宣传推广种植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村民,给他们算了一笔明白账。
拿白术来说,一年生、见效快,亩产量600多公斤,价值8000多元,刨去成本还能剩6000元,经济效益是传统农作物的好几倍。另外,为了让不会种植技术的村民打消顾虑,岳楼村特意邀请农技专家进村搞知识讲座,让老药农直接到田地里现场指导施肥打药等,鼓励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分散管理、统一销售。
这些做法果然奏效,村民看着眼前的明白账,心里自有一杆秤。两年来,岳楼村中药材种植面积从1000多亩扩大到4000多亩,增长了4倍有余,农民平均每年增收5000元。“去年的两亩白术卖了1万多元,今年俺还要接着种。”脱贫户翟红亮说,党的扶贫政策好,村子产业发展旺,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2020年,岳楼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高标准脱贫,全村药材年总产值超过2000万元。
变化三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
“以前村里是垃圾随风刮,污水靠蒸发,村道脏乱差。现在村庄貌美如画,我们打心眼里高兴。”脱贫户支满意是村里的保洁员,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每月能领到600元工资,还能为扮靓村子做贡献,干劲十足。
2018年以来,岳楼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着力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修缮交通要道支寨大桥,清理河道、平整河岸,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截至目前,全村共修建支寨、岳楼、支小庄、翟庄等自然村水泥路6000米;新建厕所400座、改建厕所140座;安装路灯434盏,实现村内亮化全覆盖;实施村文化建设项目,投入5万元资金,增添文化器材,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岳楼村翟庄自然村,已经建成新村,道路绿化、村内亮化、环境美化,得到显著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日益增强。此外,李大庄自然村也正在创建省级美丽中心村,厕改、电改、道路建设、下水道建设、池塘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村民李森在李大庄村口经营一家饭馆,闲暇时间最喜欢在村里散步,他见证了村子从破败不堪到风景如画的点点滴滴。“现在我们村是室内干净整洁,室外环境优美,庭院里花草果木错落有致。”李森说。
美好环境需要村民共同维护。岳楼村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设立保洁员岗位,配备专业洒水车,每天在村道上进行清扫洒水。岳楼村还积极动员村民管好自家庭前屋后,开展美丽庭院建设评比,逐渐形成了“小美聚大美”的良好风气。
新愿景 把纸上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岳楼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思路明确、势头良好,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劲头与日俱增。但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多样性方面仍稍显不足,目前仅局限于光伏电站收益,利用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还要走很长的路。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记者在张文溢办公室看到了一张由他手绘的岳楼村脱贫攻坚作战图,“中药材种植示范区”“绿色蔬菜基地”“旅游开发规划区”等片区跃然纸上,指明了岳楼村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
未来几年,岳楼村将会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帮扶单位优势,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道路畅通工程、电网改造、高标准农田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同时扎实发展特色产业,继续扩大药材种植规模,争取再发展1000亩,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聘请专家深入一线指导,提高药材种植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子,围绕包河做文章,借助五马桃花源景区和颜集包河奇花园旅游项目的契机,打造岳楼村包河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乡村旅游核心景点,吸引城市居民回归田园旅游度假,持续稳定增加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