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十三五”以来,我市狠抓攻坚补短板,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48.9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县一区全部摘帽,是全省唯一连续4年获得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好”等次且位次逐年前移的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如何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仍然是长期艰巨的发展中难题。未来,我市将着力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帮扶,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奋发图强、积极作为,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百姓富裕幸福的新路径,奋力奔跑出小康路上的“加速度”。

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优先任务;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要平稳过渡,做好有效衔接。我市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妥善做好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做好与乡村振兴思路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组织衔接,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增强脱贫地区发展能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乡村振兴,要激活“三农”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我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补链强链、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以及落实援企、稳岗、扩大就业政策措施等,进一步激活农业、农村、农民的内生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振兴,要强化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靠,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市将继续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自主培养,大力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帮扶干部和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发展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培智扶志,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引导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逐步把农民成为体面职业、农业成为价值产业、农村成为生活优势的愿景变成现实。

乡村振兴,惟有奋斗。让我们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人间奇迹”为新起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奋力绘就千年药都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