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这项改革入选2020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天(3月16日)上午,记者从市委改革办获悉,我市探索建立“邻长制”开启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入选2020年度全省十大改革案例。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补齐城乡基层治理短板,去年以来,我市以“邻长制”为抓手,构建起了合纵连横、灵敏高效、通达上下、和谐左右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邻长制”既是培育良性社会生态的关键,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中枢,扮演着联系顺畅的“摆渡车”、互动沟通的“交流器”、利益博弈的“减震阀”、矛盾化解的“融合剂”的角色。

我市按照全域全员全覆盖的思路,把人、事、地、物、组织等全部纳入“邻长制”网络体系管理,实现“一张网”兜起民生千万事。目前,全市1228个行政村共划分为8629个片、19507个组、72753个邻,116个城市社区共划分为1164个片、5417个组、28138个邻,城乡累计选配邻长100891名。

全覆盖,重构基层组织体系。首先是按照原有行政村、城市社区分布情况和村(社区)干部分工情况,将每个村(社区)划分若干片。其次是依据原有村民小组、城市居民小组分设实际,再延伸设“邻”这一微观组织,一般以居住相临的15户左右村(居)民划为一邻。在此基础上,每个邻均建立了“邻长+邻居”微信群,并以片、组、邻为单元,分层建立统一于行政村(社区)一级的微信群,以这种方式传达上级政策、收集群众意见、互通邻里信息,做到线上线下全域全员全天候全覆盖。

明职责,精心选配“三长”。按照“有群众基础、有热情、有时间、有耐心、有能力”的标准,采取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组织任命等方式,从本区域常住居民中选配邻长。片长、组长原则上分别由村(社区)分工干部、村民小组长担任。明确“三长”职责,主要是围绕传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交办整改反馈问题和服务居民群众,分别为片长、组长、邻长制定了6条、5条和4条工作职责。

高效率,问题发现及时解决。“邻长制”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送到千家万户的同时,还建立健全了问题“发现、反映、交办、解决、反馈”工作机制,即当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邻长须在4个小时内作出回应,对一时不能办结或超出能力范围的,需要及时提交镇街或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形成了村(居)民线上“吹哨”、镇街和部门线下“报到”的生动局面,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与此同时,建立全市基层组织体系大数据平台,制作全域电子地图,实时呈现每一邻的问题反映、办理、反馈等情况。电子地图会依据问题积累变量,调整预警级别颜色,提示处置效率。

我市这一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成功典范,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借鉴推广价值。

通讯员:卢健 记者:汝平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