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在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亳州地区的革命火种从萌芽到燎原,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历历在目。中共涡阳支部——亳州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彭雪枫及其领导的新四军第四师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亳州人民群众全力支援淮海战役、改革开放的积极探索等等,都是开展党史学习“最好的教科书”,能对当下工作提供有益镜鉴。即日起,本报特联合市委史志研究室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亳州党史大事纪”专栏,梳理、回顾发生在我市境内的党史大事要事,以飨读者。
1925年6月 ,在宿县省立第十中学读书的涡阳籍学生魏季高(魏一博)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下半年在南京安徽公学读书的涡阳籍学生王伯衡(王立仁)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上半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8月 魏季高、王伯衡带着党组织的指示返回涡阳,随后发展王汉光入党,并建立中共涡阳党小组,由魏季高负责。
1926年底 ,中共涡阳党小组党员发展到8人,经宿县党组织批准,中共涡阳党支部建立,支部书记魏季高,宣传委员王伯衡,组织委员王汉光,这是亳州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1927年3月,国民党涡阳临时县党部成立。为迎接北伐军,在中共涡阳支部主持下,秘密召开由50多名进步青年参加的“国民党涡阳临时县党部”成立大会。会上选举出执行委员7人,研究了迎接北伐军等活动事宜。中共涡阳支部以国民党涡阳临时县党部名义开展迎接北伐军的宣传工作。1927年4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独立第五师师长马祥斌率部经过涡蒙交界地,他们组织200余人列队到城东官路口欢迎,并筹集军饷送给北伐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组织活动转入地下。 (李之平 陈显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