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新兴镇当年农业税费改革情况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3月18日,央视在“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了我市涡阳县新兴镇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做法

报道称,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对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作出新的决策部署,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农民负担重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报道称,1992年,在涡阳县新兴镇政府几栋红砖房里,时任新兴镇党委书记刘兴杰和镇长李培杰酝酿了税费一次清方案,新兴镇也因此成为全国农业税费改革第一镇。

刘兴杰称:“实行税费改革这一系列的配套文件,我们是经过了半年的时间,进行了认真的调研,规定相当严格,增加一分钱,农民有权拒付,只要是每亩缴了30块钱,你再向老百姓(农民)手里去收取一分钱,那都是不允许的。”

之所以要改,就是因为当年农民的负担太重,当时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过700、800元,而要缴纳的税费有10多种。

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党总支书记刘震称:“在1992年以前人均大概得缴300块钱左右,一季小麦、一季黄豆,又加上养猪收税、烟叶税这些(村)提留(税费)得300多元。”

繁重的税费负担不仅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也让干群关系陷入紧张。刘震说:“那时候的干群关系,(干部)下去就是收钱,张嘴就是要钱。”

1993年6月,顶着违纪的风险,新兴镇按照新的标准征收税费,和农民签订协议。刘震最后说:“当时在俺们村有地的人口是3900多人,算一下一个人得减轻(负担)240元左右,全村将近100万元。”    (武景 整理)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