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三庙和过街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城内新华路北段,商之都南侧有一个街口,从街口往东望,有一个“春城酒楼”的过街招牌。往里走一走,就见这条街不太宽,水泥砼路面,两旁商店林立,镶街树木掩映生姿,个别地段两旁树木携手相拥,形成一个绿色长廊。这条街古名叫“灵官庙街”,今名“一步三庙”。

缘何有此街名,以前我也不知道。后来,我特意访问了曾在地名办公室工作过的梅开运先生,方知端倪。

过去这条街的东头,路北有一座庙宇,叫灵官庙,街因庙起,叫灵官庙街。灵官庙的山门正对着城内的一条南北长街即州东街。州东街北头直顶着灵官庙街,二街形成“T”字形。接头处形成三个街口,都偎着灵官庙山门。后来,州东街北头,路东、路西两个拐角处也各修了一座庙宇,分别叫雷祖庙和任小庵。三座庙相邻,不过一步之遥,因此,人们戏称之“一步三庙”。“一步三庙”逐渐成为民间趣谈,越传越远,越叫越响,因此灵官庙街就干脆称之为“一步三庙(街)”了,原来的名字反而鲜为人知。

“一步三庙”的三庙所敬神仙也颇有意思,都是法力无边的神灵。雷祖庙敬的是叱咤风云的雷公,任小庵敬的是电母,又名闪电娘娘,像是一尊身着纁衣、朱裳、白裤、两手闪光的秀美女神。坐北朝南的灵官庙敬的是灵官大神。灵官又名王灵官,本名王善,原是湘阴一带的地方神,因其法力无边,能除恶扬善,被玉帝收为玉皇宫之守卫,封其为火府天将,为二十六天将之首。过去道观内多塑有灵官像,为道观之门神。明朝以来,民间把他当作天上、人间的纠察之神,若发现恶人魔怪,即命雷公、电母将其击杀,因此成为民间赫赫有名的护法神,为天上人间主持公道。

明朝永乐皇帝曾建天将庙,塑二十六天将,王灵官为其首。民间也有不少地方为其立庙,灵官相貌为赤面、红发、三目,披甲执鞭,威风凛凛。

“一步三庙”还有一个故事值得一叙。过去该街中段,路南有一棵槐树,叫“过街槐”。其基部也不过一搂多粗,树身也只是盆口粗细,但谁也说不出树龄多大。常听七八十岁的老人说:“我小时候它就这么大!”更奇怪的是它的形体。它不是一棵直立的大树,而是从基部开始往北横歪在街上,从街南直歪到街北,树身离地面南低北高,从1米到3米左右不等。

此槐自古青枝绿叶,毫无空心焦梢之相。因为它横歪街上,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人称“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又说“能过去轿,过不去车”。因为当时街道狭窄,轿子可往北靠一靠,不碰轿顶即可过去,而装满货物(尤其柴草)的大车(民间四轮大车,又名太平车),个头庞大,怎么也过不去。因此街上没有车马喧闹,相当幽静。

传说这棵槐树本是直立的,灵官用手一按,让它横躺在街上,挡住车马,地方也就清静得多。从而他纠察恶人魔怪也就方便多了。又传这棵槐树谁也不敢破坏它,若是折它一根枝,揭它一块皮,回去就会头痛手麻。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因其有碍街道建设,才不得已把它伐掉。

如今三庙俱废,而街名犹存。当时人们立庙之愿望似乎还可为今人玩味。至于那株过街槐,以它独特的身份和经历,没有得到妥善保护,也是十分可惜的。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