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习惯认为,农历的新年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的。但古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立春”才是新年的一岁之首,也就是春节。这有两个佐证,一是,我们农耕文明里最重要的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从这天开始的;二是,民间家家生孩子的属相确定上,依然保留着这样的风俗。
比如今年,2021年是2月3日立春,具体时间是2月3日的22时58分39秒,冬春交接。一个小娃娃要是出生在22时58分39秒之前,那他就还是个鼠宝宝,要是出生在这个时点以后,那他就是个标准的牛宝宝了。而这一天离大年初一,中间还隔着足足的八天时间。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讲究呢?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从千百年的历法实践中发现,农历(阴历)年的日子有多有少,有些年份还有闰月。而按照二十四节气算,则每年的长短都差不多。比如有人做过精确的统计,从2020年至2030年,立春日都落在了2月的3日、4日上,其中落在4日的有八年,落在3日的有三年。这样,依据历法,2022年的立春在2月4日的4时50分36秒。若是有年轻的爸爸妈妈想要生个虎宝宝的话,这个时点以后出生的就都是了。
不禁联想起刚过去不久的2020年,它的春节,即通常我们所指的大年初一,是在2020年的1月25日,而立春的日子,却是在2月4日的17时3分12秒。它们的中间不仅隔着整整九天的时间,而且立春还跑到了年后。这是不是有点乱?而以立春为准,那就简单多了,最多上下不过一两天。
所以,古人是以立春为春节的,这天人们还要在门上贴上“宜春”字样,以欢迎新春的到来,这也是春联最早的由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穿新衣,贴春联,放长炮,喝大酒,这是大宋欢乐祥和的春节,被贤相王安石热情写进了诗歌,留给了后世的人们,令一代一代遥望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