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为孤寡老人上门做体检、给学生传授急救健康卫生知识、到社区做健康宣传和免费体检……在亳州的敬老院、学校和义诊宣传活动中,经常能看到一群身穿白大褂的身影,他们用专业的语言为市民解答医疗上的问题,用专业的动作为大家示范急救知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人大都是来自各个医院的医生护士,李保山便是其中之一。
志愿精神搭起医患桥梁
“如果我是一名患者,患病时最需要得到什么帮助?”“我作为一名医生,怎样能够更好地救治患者?”作为亳州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一名医生,李保山意识到他的职责不仅限于医院,他更要找到一条途径,能够经常走到群众身边。于是他发起成立亳州市医疗志愿者协会,号召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加入协会,为市民送去专业的急救知识。
“我是急救中心的医生,每天负责随着救护车接诊急救病人。”李保山说,接诊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心脏骤停、儿童异物卡喉、意外受伤的情况,在为患者救治过程中他发现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除了拨打120救护车外,不知该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不知怎样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
李保山介绍,例如患者突发心脏疾病造成心脏骤停,最佳抢救时间是在4分钟以内,超过10分钟以上不仅会加大患者的死亡率,也容易造成患者脑死亡。然而因市区车辆过多,救护车从出发到赶到患者身边,最快也要5分钟左右。这时如果患者身边的人懂得心肺复苏知识,就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为医生争取救治时间。
专业知识传递健康理念
“心肺复苏、解决食物卡喉的海姆立克救治法都很简单易学,也是人人都应掌握的技能。”李保山说,每当碰到因耽误最佳救治时间导致病情严重甚至死亡的患者,身为医生他都感到十分难受。了解到很多人不知去哪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急救培训缺口很大时,他决定发起成立医疗志愿者协会。
协会成立之初不被人了解的情况下,成员大都是亳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随着协会的壮大,全市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加入,组成了一个专业的医疗志愿团体。
“虽然我们医护人员日常的工作较忙,可我们依然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做活动。”李保山介绍,无论是义诊还是急救知识培训,他和协会的成员们都是义务进行,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让更多人懂得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急救方法。
白衣执甲冲锋救治一线
“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要尽全力给予救治。”这是李保山从医以来常常说的话。除了利用业务时间普及医疗知识外,工作中遇到任何状况他都会冲锋在前。
在去年疫情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市人民医院组建了120车辆发热车组,专门接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李保山积极主动地向组织申请成为发热车组的一员,接送发热患者,连续工作一个多月。
此外,他还组织了10余人的抗疫宣传组到12个社区防控点进行新冠肺炎的防控宣传,消除居民的恐惧心理;筹集价值约4万元的医用酒精、方便面、牛奶、火腿肠等物资,送至一线防控人员手中。
“医者仁心,希望能通过我们的行动为更多的人送去健康,那样再辛苦也值得了。”李保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