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兵王允清回忆当年烽火岁月——15岁参军身经百战深藏功与名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谯城区古井镇董门楼村王三楼自然村,有一位叫王允清的老人,他15岁瞒着家人报名参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藏等多场重大战役,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退伍后,他却深藏功与名,放弃了组织分配的工作,回到家乡服务群众。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已90岁高龄的解放军老战士,听他讲述那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王允清老人与他的三个儿子

“从徐州一路打到了西藏”

春日的午后,王允清坐在自家的小院里,阳光透过新嫩的树叶洒在他的身上,留下点点斑驳。老人虽已90岁高龄,但身体硬朗、口齿清晰。虽然记忆有些消退,但对于六七十年前那段战火硝烟,他依然能说个大概。

知道记者来采访,他特意穿上了军装。“这个是解放西藏时候的,这个是淮海战役的……”他向记者一一介绍着缀在军装上的纪念章。

1947年,人民解放军在距离古井镇不远的芦庙镇与敌人展开激战,当时年仅15岁的王允清想参军,但他是家中独子,父母一定不会同意,他便背着家人报名参了军,直到两年后他给家人写信,才与他们取得联系。

“当时报名之后就直接参加战斗了,后来跟着部队去了徐州,参加了淮海战役。”王允清说,当时他在徐州城外打外围,随部队打了几天几夜。那次战斗,他曾中弹负伤,至今背上还留有疤痕。

淮海战役结束后,王允清又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解放华中南、解放西藏等多场战役。“走着打着,从徐州一路到了西藏,刚开始走路走多了脚上起的都是泡,后来就不起泡了,适应了。”王允清说,进大西南的时候,他75天没换过衣服,身上都长虱子了。

“一个连打得剩我和副连长”

王允清记忆深刻的还有在江西的一场战斗,那次他差点就丢了性命。淮海战役结束后,王允清跟着部队来到了江西,有一天,三排的战友们在外与敌人战斗,连长派当时担任通讯员的王允清去报信,让战友们撤回来。王允清一个人朝战场赶去,路上却遭遇到了敌人。

“他们有四个兵端着枪出来了,他们拿枪追打我,我躲起来,拿出手榴弹对他们说‘你们过来我就扔’。后来连长听到枪响,带着兵来了,敌人看到有援兵过来,就逃跑了。”王允清说。

还有一次在四川,王允清所在连队在途中遭遇国民党兵突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对方地势好,造成我方损失惨重。“一个连最后就只剩下我和副连长了,都牺牲了!”王允清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允清还记得刚年得知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当时我在西藏,有一天开全连会议,听指导员说新中国成立了,大家都特别激动,特别高兴,之前打那么多仗,走那么多路,吃那么多苦,都是值得的。”王允清说,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他时常会忆起峥嵘岁月,更想念那些为了共和国牺牲的战友们。

放弃“铁饭碗”回乡当农民

1956年,王允清退伍,被分配到淮北煤矿工作,拥有干部身份。但面对这个“铁饭碗”,王允清却放弃了,选择了回乡务农。“我是家里的独子,四个姐姐都出嫁了,我退伍回家后,发现老父亲已经不能走路了,父亲说‘留下吧’。离开家那么多年了,也该回来了。”王允清说。

就这样他又回到了农村,在家乡通过另一种方式继续服务群众。他先是去了“高级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年被群众选为书记。

“我父亲担任书记之后,在村里建了窑场,那是最早的集体产业,还把之前都是草房子的学校进行了改建,修了路。他做大队干部收入很少,有时候帮群众办事还自掏腰包。”王允清的二儿子王深岭说,父亲是一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他的为人村民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

“现在的好日子从前想都不敢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得珍惜啊!”王允清说。

在王允清的言传身教下,他的五个儿子有四个入了党,二儿子王深岭还参了军,1978年在内蒙古入伍,成了一名报务员。退伍后也回到了家乡,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父亲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把他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王允清的四儿子王茂林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