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完成8处96公顷废弃矿山治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我市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担了8处96.15公顷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经市、县两级协同推进,项目主体工程及县区自验均已完成,现已进入市级初验阶段。

厘清责任主体,坚持“废弃”不“遗弃”。我市坚持“属地管理”“谁破坏、谁治理”和“限期完成”的原则,制定并印发了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规定当地镇政府为实施主体,各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为监管主体,厘清责任分工,层层抓好落实。

科学论证治理方式,坚持“复绿”再“增绿”。经摸底调查及专家论证,这8处废弃矿山中4处符合自然复绿条件,4处需人工修复。为提升自然恢复项目修复效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指导县区编制人工干预提升工程设计方案,并利用省级补助资金为自然复绿项目“增绿”。4处人工修复项目中,2处已纳入复垦利用试点,已增加地方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67公顷;另外2处已分别改造成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地及国有企业用地。

统筹安排治理计划,坚持“瞻前”必“顾后”。对于新一年度的废弃矿山治理工作,我市一方面全力推进已完工废弃矿山治理项目验收销号;另一方面,科学留白,统筹后续治理计划,重点做好后续项目设计及前期整改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为推进“十四五”期间剩余5处63.87公顷废弃矿山治理项目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