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让羊吃饱,定期要给羊吃些盐水浸泡过的草,时常换换草的种类,改善羊的‘伙食’,每个月至少给羊圈消毒两次……”面对前来“取经”的乡邻,日前,蒙城县篱笆镇何塘村赵庄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养羊专家”杨廷飞热情地解说着。
52岁的杨廷飞因天生视力残疾,一直无法外出打工,家庭收入微薄。加之妻子患有慢性病,长期依靠药物治疗,医疗费用开支较大,因此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而随着儿子一天天地长大,学费、生活费开支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杨廷飞说,“那段时间的自己,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感觉不到一点希望。”
杨廷飞(左)在给羊喂草料
转机出现在2014年。经过精准识别,杨廷飞一家三口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此后,镇村扶贫干部多次入户讲解扶贫政策,杨廷飞的内心渐渐明亮起来,一心想着如何在依靠国家政策帮扶的同时,利用自己的双手让生活快点好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廷飞从入户宣传政策的帮扶干部口中得知,贫困户参与特色养殖可以获得特色奖补,其中养羊6只以上,每只奖补200元,累计最高奖补可以达3000元。就在那一刻,杨廷飞下定决心准备养羊。
找亲戚借钱、建羊圈、买羊羔……就这样,杨廷飞开始了第一批养殖,共10只羊。由于不懂养羊技术,杨廷飞很快遇到了麻烦,他回忆说,“当时羊吃得也不少,就是不长膘,还经常生病。”
就在杨廷飞一筹莫展的时候,经常到家里走访的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说是镇里给养殖的贫困户开了培训课,我就报名学习了。” 杨廷飞说,经过养殖培训后,他基本掌握了养羊的注意事项,羊养得越来越顺手,小羊羔慢慢都变成了大肥羊。
“后来我卖了5只肥羊,6000多块钱,数着一沓票子,心里真是高兴,感谢党的好政策。” 杨廷飞告诉记者,养羊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让他干劲更足,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申请办理了5万元扶贫养殖贷款,“一部分用来扩建羊圈,一部分用来采购种羊,最多的时候,养了70多只羊。”
除了养羊,杨廷飞还在本庄流转了17亩土地,加上自家土地,共20多亩,每年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来增加收入。杨廷飞还学会把庄稼秸秆打碎后储存起来用作羊饲料,不仅生态环保,还能节省下一笔不小的饲料开支。2017年底杨廷飞家顺利脱贫。去年底,其家庭总收入已经超过3万元。
“健康扶贫让俺看病不愁,产业扶贫帮俺脱贫致富,金融扶贫助俺扩大养羊规模……一句话,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俺家今天的好日子。”杨廷飞说,多年和羊打交道,自己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凡周边村民找他了解喂羊的“窍门”,他都会毫无保留地热情解答,“尽己所能,和大伙一起养好羊,把日子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