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效发明专利突破2500件

坚持奖、补、管并重,加大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投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获悉,截至2021年4月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50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8件,同比增长50.0%,增幅居全省第6位。

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在出台《亳州市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坚持奖、补、管并重,加大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投入,强化知识产权扶持资金跟踪问效。2021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扶持资金1115万元,较上年实际投入的874万元增长27.5%。

我市以“奖”促知识产权质量提高,对发明专利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万元的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企业、企业专利第一引荐人给予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创造高质量知识产权。2020年,全市4家企业获得省专利优秀奖、2家企业通过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验收、11家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并通过贯标验收。截至2021年4月底,全市共10家企业获得省专利奖,42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1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累计达4.5亿元。

我市以“补”促专利申请成本降低,通过资助发明专利授权、补助年费等形式降低专利申请成本,鼓励专利申请。2020年,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9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4件,同比增长41.9%,增幅居全省第7位。2021年4月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50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8件,同比增长50.0%,增幅居全省第6位。

我市还以“管”促扶持资金跟踪问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将部门项目绩效自评、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和财政部门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相结合,将知识产权项目作为2021年市级财政绩效评价的重点项目之一,以绩效评价结果的优劣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主要依据,切实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