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雀东南飞”到老乡回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着力打造一个634万人民共同的家。今天的亳州,已不再是您当初离家的模样,不再是‘到处低矮房、环境脏乱差’,不再是‘交通拥挤堵、黄土随风刮’……真诚希望您携技回乡、引资回乡、引智回乡,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和您的家人热切期盼您早日回家!”

——亳州老乡,请您回家 致亳州老乡的一封家书

“大雁归巢”  齐心协力共奋斗

2016年6月,中共亳州市委书记汪一光、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杜延安向全国的亳州老乡发出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呼唤在外老乡关注亳州变化,返乡创业就业,齐心协力,共同为家乡建设而奋斗。

亳州市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市,2016年,全市635万人口中,每年外出务工人数超过160万,在之前的几年,陆续有大批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了吸引更多人返乡就业创业,共同建设家乡,中共亳州市委书记汪一光、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杜延安向在外的亳州老乡们发出了这封“家书”。

纸短情长,这封600多字的“家书”在亳州当地媒体刊发后,引起不少在外游子的共鸣,也激发了我市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与活力。老乡们纷纷返回家乡,投身创业热潮,成为助力亳州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就业致富的生力军。到2017年,仅一年时间,全市就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达12441人,其中农民工9146人、青年学子3295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50731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49366人。

“呼唤”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亳州不仅靠温情,更靠不断完善的优惠政策、宽松的创业环境以及自身的发展,确保返乡创业人员引得回、留得住、能发展。

对于返乡创业人员,我市设立了县级以上返乡入乡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返乡创业人员就近就地提供项目推介、政策落实等服务。返乡创业者入驻创业园区可以享受园区租金和物业水电费的减免,部分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区可以享受3年免租金。对于吸纳就业稳定在50人以上的返乡创业企业,在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内发生的水电气费,由县(区)级政府给予不超过当年实际费用50%、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补贴。

自发出“一封家书”后,我市强力推进“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助您创业”活动,到2020年,全市返乡创业成功30979个项目,创业带动就业39.32万人。2020年,蒙城县获评安徽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青年创客空间成功入选安徽青年创业园。

发展路上  奋斗脚步未停歇

发展的路上,亳州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亳州人以生动的奋斗实践,展示着这座城市厚积薄发的新形象。

在2011年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加快皖北振兴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2016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加快皖北崛起进程,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打造安徽发展新增长极。

自加快皖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在《亳州老乡,请您回家——致亳州老乡的一封家书》中写道:“请您回家!看一看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一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排排商铺鳞次栉比,一座座工厂活力迸发;看一看商杭高铁加速建设,亳州机场获批选址,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是啊!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亳州儿女用奋斗换来了药都大地的沧桑巨变。在“一封家书”发出后的五年间,亳州人民万众一心加油干,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收获了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五年来,我市经济总量五年跨越8个百亿元台阶、是“十二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8.3%、居全省第1位。我市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48.9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县一区全部摘帽,是全省唯一连续4年获得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好”等次且位次逐年前移的市。

五年来,我们的城乡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62平方公里扩大到117.4平方公里、增加89.4%,全市常住人口由505万人提高到520万人,城镇化率由37%提高到45%,市中心城区朝着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快速推进;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62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新增城市绿道262公里、建成区绿化面积95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555公里,商合杭高铁通车运行、我市迈入高铁时代,亳州机场建设稳步推进;获批省级特色小镇5个,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71个,百万农民实现了“出村硬化路、抬脚上客车”……这份成绩单一笔一画落在了全市党员干部的初心里,落在了老百姓幸福的笑脸里。

征途漫漫  聚力奋进新时代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铸就伟业。城市要发展,人才不可或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加快形成有利于“能人回归”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亳州老乡是家乡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外的亳州人有乡愁,有家乡情结,这正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与有生力量。家乡的发展需要广大亳州籍乡贤和与亳州结缘的各界朋友,共同凝聚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奋斗,携手开创亳州更加美好的明天。以党委、政府的名义送上的这一封“家书”,打通了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老乡”回来只是序章,“留得下”“发展好”才圆满。市委、市政府以“乡情”为纽带,加深与返乡就业创业者的情感联络,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对返乡创业的亳州青年不仅提供贴心的政策支持,还为他们打造温馨的发展环境和配套的优质服务,让“老乡”真正感受到了回家的感觉,让他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呼唤亳州人才“大雁归巢”,盘活本地人才,用好“洼地效应”,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对促进本地区社会的快速发展、振兴本地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征程漫漫,唯有奋斗!

回望“十三五”,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亳州人民万众一心、务实重干、奋起直追,让亳州发展快速崛起、晋位升级、华丽蝶变。

展望“十四五”,又一段崭新的历程已然开启。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朝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进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你、我、他,我们每一位亳州儿女,以再出发的豪情、奔跑者的姿态、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再起宏图、再写新篇。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