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忙着搬运哈密瓜
亳州新闻网讯 7月2日,谯城区芦庙镇袁庄村的果蔬基地温室大棚内,一个个青皮网纹哈密瓜隐匿在瓜藤间,静静地挂在白色的“帐篷”里,淡淡瓜香扑面而来。大棚内外,10多名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筐、搬运、挑选、包装。
大棚主人韩涛是袁庄村村委委员,他一边切哈密瓜一边介绍说:“我种的哈密瓜,肥料用的都是鸡粪等有机肥,加上精细管理,个头儿适中,瓜纹清晰,清脆多汁,甜度高,每个在3-4斤左右,主要销往江苏南京、无锡。按照批发价每公斤5元,平均亩产2000公斤来估算,这6亩多哈密瓜收入6万多元应该不成问题!”
据了解,为长期可持续的产业发展,2020年6月在谯城区农业农村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300万元占地200余亩的袁庄村农业经营主体带动项目获批后,建成了这个果蔬基地,基地共有80余座钢架大棚,其中74座大棚由村民杨春风发展“阳光玫瑰”青提种植,预计2022年将开始挂果。其余6个大棚由韩涛个人承包用来种植哈密瓜。
“我过去没种过瓜,也没种过菜,2020年在返乡能人杨春风种植哈密瓜的带领示范下,经过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我现在也算是半个‘技术员’啦!这茬种瓜,下茬种菜,这样效益更高。”韩涛说。
韩涛种植哈密瓜也带动了不少村民就业,村民在起瓜地务工,每天可获得80到120元不等的收入。“还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这日子过得比这哈密瓜还甜!”忙着搬运哈密瓜的村民马传荣笑着说。
果蔬基地内绵延数百米的钢架大棚此起彼伏,基地内长年用工几十人,人均年务工收入3000元以上。基地还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4万元的收入,收益的80%用于脱贫户务工、分红。
“我们将继续动员党员、乡贤主动在盘活土地、引进项目、发展产业等方面发力,建设集瓜果种植、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综合体,力争5年内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大关’。”袁庄村党总支书记袁凯说。